这个长线一放就是十年。一直到今年年初,她才把十年前买来的股票抛了。到底还是赚了一笔。
至于楼市,在上个世纪末的珠三角,还是风平浪静,普通人都很难料到,不用十年时间,楼市已经是一日千里了。1999年,吴丽萍在广州黄埔买了一套房子,两年后卖出去的时候,也只是赚了几万元。
那个时候,对于一个整天忙于鞋料批发的小生意人来说,理财、投资都是陌生而遥远的词眼,虽然在朦胧中,她已经有了如何处置手里的"闲钱"的思考了。
2002年,吴丽萍打算在龙岗买房,便一次性付清当时均价为2600元/平方米的房子,如今这里已经是8000元的均价了。2003年,又想在罗湖买房,这次买房让她认识了当时的理财经理刘碧新。
"当时她只懂得把钱放在银行,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息。每次到银行都是一笔几千块地存钱。后来她开始做投资时要算账,我帮她弄了一天,清算几十笔几千块的存款,工作极为琐碎。"刘碧新回忆。
两个人认识不久,关系就变得很好。这时候,刘碧新开始建议吴丽萍做一些投资。"放在银行里收益太少了,拿出来做投资只要能保本都比放着好。"依然是听从别人的建议,吴丽萍开始心动了。
第一笔投资是花几十万买进南方避险基金,半年后抛出时,已经能保本了。
接下来,吴丽萍的投资领域开始扩散,从基金到保险、汇理财、信托,这些项目的一个共通点是收益不快、但风险也比较低。也印证了刘碧新的评价:"她当时就是典型的保守型客户。"
风险低也并不意味着没风险,特别是在熊市大环境中,炒基金的风险还是不小的。
2004年,"国九条"只"落"而没有"实",干打雷不下雨,让市场期待了一年,也失望了一年。很多人在风雨飘摇的熊市里变得焦灼。有一段时间,吴丽萍也觉得手中的一些基金希望不大了,想过抛掉算了,在刘碧新的劝说下才坚持下去。
最后还是挺过来了,而且,她还创造了一个小奇迹:在几年的熊市里,她的基金却一直都是只赚不亏,虽然那时候的收益只有百分之十几。
吴丽萍是刘碧新的忠实客户,以前对她基本是言听计从。2005年,刘碧新跳槽到浦发银行,吴丽萍便跟着把自己的资金和理财投资转移到浦发银行。
但慢慢的,刘碧新却发现吴不再像以前那么保守了。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招商基金股权转让获批 下一篇:5000点再次促火基金 如何发掘基金中的战斗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