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158网    
首页 | 投资理财 | 生活理财 | 理财规划 | 理财故事 | 理财攻略 | 财富测试 | 理财工具 | 理财知识 | 财经节目     | 理财专题 | 理财论坛 | 在线记帐     | 理财学院
  当前位置:理财158网>生活理财>玩转银行>文章内容
银行理财"大跃进"成虚胖 细数潜伏的"四宗罪"
来源:投资与理财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1-09-02  

花无百日红

  银行理财产品隐忧多

  文 | 本刊记者 王奇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香港电影《无间道2》里的一句台词,很快成为一句流行语。电影终将过去,但台词不朽,因为它朴素地说出了这个现实世界的一条真理。在现实社会中,有时候一个公司造的孽,需要整个行业来还,一个行业造的孽,需要整个社会去还。

  上半年,理财市场最风光的就是艺术品和银行理财产品,但艺术品因为其投资门槛高和专业性较强,使得广大投资者望而却步;而银行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以上问题,更因为其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使更多的投资者取出存款,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不可否认,银行理财产品卖的就是收益。但在投资市场上,收益和风险总是对应的,在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的背后,我们也应理性的看到收益背后的风险。

  洪晃前些日子在微博控诉:“德意志银行的私人理财是全世界最坏的服务,我快被他们理成无产阶级了。”而这不仅仅是个个例,银行理财产品风险,随着国人的追捧也会爆发出来。就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来说,“追高”是大家的通病,预期收益越高越受追捧,明知道有风险,也不相信危险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当风险真的降临,就后悔莫及了,2008年的股市大跌就是一个例子。

  紧缩货币政策以及监管层对商业银行资本指标的严厉考核,使银行不得不大量发售理财产品,来应对资金紧缺的局面,而在利益的诱惑下,众多违规操作频频闪现。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正在逐步显现。

  风险一

  投资者不了解理财产品,盲目购买

  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风险收益水平介于储蓄存款和股票投资之间的多样化投融资工具。既然是投资,那就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更需要谨慎投资。

  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购买产品之前,一定要多看多问多盘算,如产品的投资币种、投资期限、挂钩标的、收益的计算方式、收益类型等,还有是否可以提前赎回、何时可以赎回、是否保本等,最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和购买多少相应的理财产品。但事实上,许多投资者都是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下,来购买理财产品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研究员王增武博士认为,眼下银行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严重,普通投资者要理解设计复杂的理财产品较为困难。从监管角度看,可考虑构建部委的协调配合机制,如金融产品服务机构的设立等,来避免监管空白和监管叠加等现象。

  “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管理和清算并未实现‘三权分立’,产品的募集、管理、清算都是银行一家承担。由于资金募集、投资、清算和产品的销售都在银行内部进行,监管部门进行全面监管的难度很大,银行道德风险也在增大。”王增武说,在盲目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投资失败。

  风险之二

  银行之间恶性竞争 滋生利率泡沫

  有业内人士指出,理财产品市场利率竞争的加剧,使得商业银行在“保市场”和“增利润”之间陷入两难。收益率越高,越意味着银行不得不采取更为激进的投资策略,进而导致投资风险增大。

  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使出浑身解数,揽存吸储,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尤其超短期的7天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今年6月份飙升,甚至超过了1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业内人士称,正是凭借滚动发行、动态管理以及信息透明度低等特点,“资产池”理财产品演变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吸纳工具和资产负债调节工具。

  利率大战,实际上就是在透支着银行信誉。当预期收益被炒得越来越高,超出银行的支付能力时,不但投资者的美梦破灭了,银行的资本游戏也该结束了。

  风险之三

  短线融资做长线投资 不良资产风险增加

  由于今年央行持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加上实行日均存贷比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收缩了银行的放贷资金。而银行为了增加收益,往往会利用理财产品,将信贷资产“表外化”,以逃脱监管,获得更大放贷空间,甚至将这些资金都投向了那些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

  其实,银行发行理财产品之前,已经提前预定好理财资金的去向,一般都是投向资金需求量较大的企业;企业需要贷多少,银行就相应地发行多少理财产品。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房地产企业,首当其冲是贷款大户,银行贷给它们,获得的收益一般也比普通贷款利率高50%,甚至高出100%。

  为了筹集资金,银行一般会采取“资产池”理财产品滚动发售、集合运作的资金募集方式。为保证理财资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银行往往会连续发售理财产品和到期续发理财产品,来维持“资产池”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同时也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存贷比考核压力。

  但是,一旦贷款企业经营不善,还不上贷款,就会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而购买相关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很难获得收益。这实际上是银行在用投资者的钱进行一场赌博。

  风险之四

  违规票据理财

  银监会强烈关注的票据理财,也成了银行违规的重要方式,因为贷款额度有限,银行便和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利用会计处理中的漏洞,腾挪信贷规模。例如,银行利用一些金融机构对“票据卖断”和“票据回购”业务在会计处理上不做区分的漏洞,将票据转贴现,卖断给该机构,这样票据“出表”,可以腾出信贷规模。然后,银行再从农信社逆向买入票据,将这笔交易计入“买入返售”科目下,不再“进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种做法首先逃避监管,影响到宏观调控政策。其次,没有有效的风险对冲机制,一旦表外遭受损失,银行有可能为避免声誉上的损失,动用表内贷款,偿还理财资金,结果将表外风险转嫁到表内。”这实际上是银行在玩火,一旦表外遭受损失,银行业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了。

  在投资领域,金融风险放大效用绝对不可以小视。因为到那时,受到牵连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投资者,整个商业银行也必将大受损失,更严重的是对整个银行业信誉的损害。这也应验了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银行理财产品体重猛增 虚胖还是名至实归

  文 | 本刊见习记者 刘佳昕

  只要对银行理财产品稍加关注,就不难发现,2011 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已经在2010年7.05万亿元募集资金的基础上,扩大到8.51万亿元,仅上半年银行就发行了8497款理财产品,其翻番的增速令人愕然。

  上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像是刚出炉的爆米花,小小的几颗玉米粒,“嘭”的一下,便不再是原来的体积。尤其是短期理财产品,销量如腾空的焰火,五彩斑斓地就蹿上了天。最新数据显示:上周(8月13日—19日)31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67款理财产品,较上一周增加42款。按照理财产品平均久期计算,理财产品吸收的存款约为商业银行新增存款的43%。大多数理财产品的平均利率在3.24%—4.84%的水平,比上年同期高出约120BP,而少数理财产品的最高利率在6%—9%的水平,比上年同期高出约400BP。尤其是在月末或季末“冲时点”前后,理财产品发行呈现“期限很短,利率很高”的怪现象。在发行的产品中,截至上半年,期限为1-3个月的占29.28%,期限在1个月以下的占32.8%,成为银行理财产品中发行量最大的品种。各家银行竞相发行,谁都不甘示弱,唯恐落下了这块大蛋糕。

  有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占41.22%,国有银行占36.54%,城市商业银行占18.12%,农村商业银行占1.55%。其中中资银行占97.51%,外资银行占2.49%。从2011年一季度银行理财综合能力排名来看,位列前三的是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中国银行。而在四大行中,建设银行的排名继去年底下滑1位至第11位后,今年一季度又大幅下滑至第16位。在收益率方面,国有大行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接近5%,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理财产品,则普遍达到5%以上。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增长现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这样解释:“银行为吸收存款,发行大量银行理财产品;客户为了应对负利率状况,也有理财的需求;加之企业有融资需求,这就造成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火爆的局面”。

  仅仅半年的时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募集资金就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这样的速度无疑是惊人的。然而,这却弥补了今年房贷变化和加息政策给银行带来的资金缺口,尤其是在央行把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提高到史上最高的21.5%之后,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突飞猛进,的确让各家银行的老总多了一个揽储和高息放贷的“后门”,各家银行争先恐后的发行理财产品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再仔细梳理一下上半年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的规模。央行于7月12日公布6月份存贷款数据:广义货币增长15.9%,狭义货币M1增长13.1%;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339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6.9%(5月份为17.1%);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达4.2万亿元,占2011年7万亿元的全年贷款目标的60%左右;外币贷款增加513亿美元;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7.34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307亿美元;存款同比增速反弹至17.6%,而5月份为17.1%;且上半年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91.76万亿元,日均成交7521亿元,日均同比多成交1456亿元,同比增长24.0%。从这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已经超过了同期银行新增存款数,这表明在银行理财产品高利息的诱惑下,很多企业和个人选择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而不是以往的银行储蓄。

  势不可挡的发行量和潮起浪涌的高收益率,引发了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担心。业内相关人士透露,“可能存在违规的模式包括六种,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高息揽存以及银银合作等行为。这六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涉及多对多、期限错配以及资金投向不明。”同时他还表示,对于资金投向明确的理财计划是没有限制的。

  银行理财产品最后到底是被强制成功“减肥”,还是在佳肴美味的诱惑下更加脑满肠肥?虽然未来的发行形势还是未知,但想来都不会削弱人们的投资热情。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雅虎收藏+

上一篇:富国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将发行   下一篇:普通家庭月入6500月余5000 借定投盘活资金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要记得去论坛讨论,点击注册新会员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银行券商基金 打新股理财谁最优
·银行VIP门槛高低不一 不同银行的
·投资银行黄金须货比三家 实物金
·2008银行理财出什么招 买理财产
·信用卡分期购物:四种方式可选择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平均收益4.79%
·最值得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售手
·汇款费率千差万别 在哪家银行汇
·刷卡消费要理性 持卡人小心“积
·理财提醒:使用信用卡也要“精打
·浦发和深发展等六家银行信用卡促
·手续费上涨100% 异地同行汇款怎
  相关文章
·银行理财产品最容易忽略的四大陷
·刷卡消费要理性 持卡人小心“积
·巧用银行新股申购类产品“打新股
·银行券商基金 打新股理财谁最优
·最值得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售手
·理财提醒:使用信用卡也要“精打
·投资者回报预期水涨船高 银行理
·投资银行QDII应做好长线准备
·看看信用卡类型 选择适合自己的
·省钱高招共享 对付银行卡的六诀
·投资银行理财产品须防“预期收益
·中资银行理财产品完全调查
  广告推荐

Copyright © 2005-2010 Licai15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07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