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春节长假的影响, 2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大幅减少。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不完全统计, 2月份,3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18款理财产品,比 1月份减少了99款。但是在 2月份的产品中,记者明显发现,虽然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量骤减,但短期人民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明显受到银行和投资者青睐
受到浮动产品收益不佳和股市动荡的影响,投资者对于银行短期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兴趣日增。仅光大银行上海分行推出的短期固定收益T系列产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销售额就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市民对于短期保本固定收益产品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
银行对于投资者的此种热情,也给予了积极回应:2月份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仅为49款,占总发行数的比例下降到22.5%,而且人民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出现明显萎缩,2月份只发行了8款。但记者发现,虽然数量出现明显下滑,但8款人民币保本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全为短期产品,投资期最长的也只有3个月。
通胀催热“短平快”
今年1月份CPI为7.1%,通胀压力严重,市场对人民币未来加息预期强烈。在加息预期下,使得人民币短期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在理财市场上走俏。
在人民币持续加息环境中,投资中长期人民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绝非明智之举。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人民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略高于同期定存利率,投资期越长,定存利率高于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情况越有可能出现。“但需指出的是,投资短期保本固定收益产品虽然可以最大程度规避利率风险,但短期投资带来的频繁交易也会在无形中增加投资成本。”李要深如此表示。
收益率偏低
实际上,今年2月份,人民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期限虽然呈现短期化,能避开中长期产品存在的流动性风险,但短期产品年收益率普遍偏低。
据统计,人民币3个月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为3款,平均年收益率为3.47%;人民币1个月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为3款,平均年收益率为2.78%;此外,中行北京分行还推出了7天款和14天款的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年收益率分别为2.15%和2.3%。
值得注意的是,7天款和14天款的保本固定收益产品虽然年收益率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和通知存款利率,但产品投资期极短,投资者到期收益甚微,投资者投资成本极高。“因为银行都会收取部分产品管理费,所以这就会降低收益率,增加投资成本。”某股份制银行的金融理财师如此表示。
外币固本产品依旧“中长期”
同人民币产品相比,美元等外币保本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期则依旧以中期为主。其中3个月美元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为5款,平均年收益率为4.78%;6个月美元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为8款,平均年收益率为4.71%;1年期美元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发行数为1款,年收益率为4.5%。
为何人民币和美元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在投资期限上存在明显差异呢?李要深告诉记者,这主要与宏观经济背景有关。“国内CPI屡创新高,市场对人民币加息预期较为强烈。在加息通道中,投资短期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对投资者较为有利,投资者可以有效避免利率风险。”他指出,而美元正处在降息通道中,投资中长期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对投资者更为有利,借助中长期保本固定收益产品,可以保证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
雅虎收藏+
上一篇:基金知识百事问(二十七):基金管理 下一篇:多元化理财 白领两口实现"奥运宝贝"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