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8年以来,“打新”叫停的市场传言并没有羁绊住各家银行打新产品发行的手脚。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门”和股市震荡的双重推动下,打新产品出现了一个发行和认购高潮。同时,为应对今年新股申购型产品收益下降的预期,各银行纷纷“改良”产品,甚至打出了降价牌,力求延续去年的火爆行情。
银行打新理财产品的火爆意味着什么,投资者又该如何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正确研判产品风险呢?
打新股,越打越火热
“相较去年同期和去年下半年发行火爆的行情,今年1、2两个月的销售情况更上了一层楼。”在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大厅中理财经理周某向记者表示。
记者浏览工行网站时发现,2月份共计发行包括“中国铁建专项申购”在内的6款不同类型的打新产品,期限只有3个月和6个月两类。
“在结构性产品遭受‘零收益’之后,市民对类似产品的怀疑进一步增加,虽然打新产品的投资收益持续下降,但是在可能博得高于固定收益的情况下,大众的投资倾向会有变化。”光大上海分行首席理财师徐欣表示。
今年2月,有统计报告显示:银行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32款,占比由1月份的12.7%上升到14.8%。进入2008年以来,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每月发行数均超过了30款。
虽然卖得火热,但似乎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收益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已是业内达成的共识。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该份报告显示,2月份共有11款新股申购类产品到期,其中“金葵花”新股申购3期人民币资金信托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最高,为18.73%。从2月份情况来看,该类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2.14%,较2007年有明显下降。一方面,券商、基金和银行多元主体的参与让“蛋糕”被切得愈来愈薄,二级市场溢价幅度的降低也让这块“蛋糕”似乎不那么可口了。
记者调查发现,2007年新股申购中签率普遍在千分之几,而时至今日多数都只维持在万分之几。门槛只有3万元的建行“新股随心打”产品今年第十次投资公告就显示,2008年2月15日申购新股“天宝股份”的实际中签率只有0.04786%。
产品创新潮涌动
银行打新股产品数量从去年1月份的5款到今年1月份的37款,可以说从数量上实现了跨跃式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加大,几乎所有银行都不想错过这道“甜品”。而从目前市场上的打新产品结构来看,创新潮日渐涌动。
从流动性上看,该类产品一般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又有绝对开放和相对开放两种。前者一般有一次签约循环打新和单项新股申购类,例如建行、交行和光大都推出了类似“新股随心打”的产品,在某个固定期限内可以自由增减账户资金或与银行解约,但如果出现扣划前账户内的资金由于客户的支取而不满足投资起点,则客户可能错过该轮投资。而有些银行喜欢在每次新股发行时募集资金并发行一次打新产品,这类单项申购产品满足了不少投资者对个别上市公司的溢价预期。
“但是,绝对开放式的产品虽然流动性极强,但是由于每打一次新股银行就要收取一次手续费、保管费和交易税费,投资成本计算下来会比较高。”徐欣提示道。另外,由于资金变动频繁,所谓的“一次申购结束后,客户可以自由支配账户资金”会大大降低资金使用效率,比较其它间歇期可以投资债券、货币基金、信托计划的产品来说收益率没有优势。
而相对开放式产品是指有固定期限,但是可以在合同约定的开放日定期赎回的打新产品。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占比最高,一般在第一个月的封闭期过后每月都会有一次公开赎回日。有市场人士认为,这类产品的收益率往往是比较高的,虽然并非所有的产品都会对期间内所有新股进行申购,但是优选大盘股和溢价预期较高的股票是一般原则。由于现在多数固定期限的产品在新股发行空隙都会去参与一些稳定收益类债券或基金的投资,且只有一次性的手续费,成本和收益优势比较明显。就拿光大银行的打新产品来说,一般他们只向客户收取1%的认购费或销售手续费,管理费和业绩提成一般不收取。当然,提前赎回也是要收取0.25%的手续费的。
而另一类相对开放的产品就是无固定期限的,就拿工行编号为830003的“2008年第2期增强型”新股申购产品为例,它的封闭期为1月25日至3月1日,终止条件是产品份额低于5000万份,每周一为产品的开放日,投资者可在开放日提交申购、赎回申请。产品设计上,这类产品相当于银行发行的“类基金”,“这些产品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相对于单项申购产品它具有成本低、较稳定的优势,而相对于固定期限类产品它的信息披露较频繁,就像这款工行增强型产品就在每周的开放日提供单位净值,比起一个月公布一次净值的固定收益类打新产品灵活很多。”上海工行理财经理、CFP周佳昊表示。
封闭式打新产品是指在固定期限内客户不具有提前终止权,现在市场上这类产品占比很少,农行发行的几款产品一般都是类似产品,由于流动性不足,如果产品期限又长的话,投资者应尽量回避。
风险有放大趋势
在结构性产品连连遭受投资者“零收益”拷问之时,打新产品凭借其高收益的历史业绩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怀送抱”。而银行理财师特别提示,打新产品是非保本类浮动收益类产品,和近期出现零收益的保本类产品有质的区别。投资者尤其要提前认识到其中的风险。
市场风险尤应得到重视。由于目前打新产品的收益衡量标准还是中签率和一二级市场的溢价幅度,随着中签率的急速下滑,“抢标”就会越发严重,“在优选打新的产品中,原本很多不被看好的股票也许也会被银行看上,在没有较高的溢价预期判断下,提高申购量博取更高收益的行为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风险。”深圳平安银行首席理财师余屹表示。尤其在目前的震荡市场,特别对于某些参与网下申购的产品来说,3个月的封闭期将会面临很大的跌破发行价风险,而这些风险是明明白白的合同条款,到时候如果投资者还以信息披露不及时、资金流向不明确、销售环节有夸大推介等理由来找银行对峙,就显得有些理亏了。
成本控制也很重要。不同类型的新股产品,类似20%-30%的收益提成、管理费、托管费、信托费、提前赎回手续费等都是会影响“打新”收益的(特别对于短期或超短期的理财产品来说)。中国工商银行此前推出的分别针对中国中铁、中海集运、中国太保的专项申购产品到期年收益率分别为7.3%、10.5 %、13.7%,虽然收益率看似不错,但由于投资期限只有十余天,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仅是投资金额的万分之几,如果再扣除年化0.1%(折算后为0.003%)左右的托管费,其实收益是不怎么乐观的。
雅虎收藏+
上一篇:以规模为标准 鼠年适宜投资“轻巧型”基金产品 下一篇:2008年你会考虑换房吗? 观望期是换房的好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