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158网    
首页 | 投资理财 | 生活理财 | 理财规划 | 理财故事 | 理财攻略 | 财富测试 | 理财工具 | 理财知识 | 财经节目     | 理财专题 | 理财论坛 | 在线记帐     | 理财学院
  当前位置:理财158网>投资理财>其他>文章内容
强搭存款 三家银行“打新”理财产品被指违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03-21  

本周,国内银行理财市场发生的两件事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一是多款银行“打新”产品实际收益低于储蓄,二是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发布报告指出,中信、交行和宁波银行的三款理财产品在销售时,存在违规搭配存款的做法。

  实际上这两件事并不孤立。由于参与资金过多、二级市场不够活跃,导致了新股申购型产品的收益率急剧下降。在这一背景之下,银行为保住同类型产品的市场吸引力,种种违规之举开始出现。这也表明在市场有所变化时,银行产品设计的应对能力不足。

  搭配存款被指违规销售

  被指违规的三款产品均属于新股申购型产品。交行 “得利宝?天蓝??新股随心打”在销售时,要求客户在交行的账户中多存入1万元人民币。宁波银行的“新股通理财计划”则要求客户多存5000元,而中信银行是建议客户在购买“新股支支打”时,在账户中存上 “相当于投资金额1.1倍”的资金。这些做法被认为明显违反了监管规定。

  银行方面表示,要求客户多存资金,是希望可随时动用这部分资金另行投资,以获得比单纯新股申购更好的收益。

  记者了解到,交行的这款 “打新”产品以新股申购为主,间或参与可转债、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回购等业务;预期年收益率5%-15%,上不封顶;投资期限3个月,已于本月初结束募集。

  记者向该行一理财顾问询问为何需要多存1万到活期账户时,该理财顾问称,很多客户需要通过银行卡扣款,比如信用卡还款、房贷等,如果不留足备用金,可能出现账户资金不足。

  记者表示,自己并不用此账户做多种用途,只限于理财,能否不用多存现金?对方说,这是银行产品设计方面的要求,并称“希望客户多存点资金,主要是为便于投资。通常情况下,银行用于打新股的资金存在一定的冻结期,若这期间银行发现有好的投资品种,就可随时从客户的账户中扣款。”

  根据200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管理暂行办法》第23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计划与本行储蓄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西南财经大学理财与信托研究所报告认为,交行的这种行为涉嫌强搭存款,已经构成了违规。对此,该行的理财顾问表示:“银行没有吸储,而是将资金用于多种投资渠道”。

  打新产品面临收益危机

  记者了解,去年发行的 “打新”类产品恰逢二级市场最为火爆时期,收益往往都较高。以沪上某商业银行本月到期的一款2007年第4期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为例,经过一年的运作,该产品的客户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4.35%,与产品发行时宣传的预期年化收益率4%-10%相比,该收益大大超过预期水平。

  近期,国内股市大幅回调,上市新股定价不高,打破了投资者计划参与新股申购快速获取收益的愿望。一家商业银行的信息显示,该行一款参与中国铁建新股申购理财计划的产品,由于3月10日中国铁建正式上市首日涨幅仅28.19%,再加上0.64%的中签率,该产品从2月24日成立至3月10日,累计仅为客户带来了0.127%的实际回报,不仅创下打新股的收益新低,甚至还不如一年期存款的实际收益。

  许多2月成立并完成一次运作的同类产品都遭遇了类似危机。在新股上市并不频繁、二级市场又持续低迷之时,“打新”产品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有可能失去投资者的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产品实际收益,成了银行的重中之重。所以有银行不惜“违规”让客户多存入资金投资,以提高“打新”产品收益水平。

  记者了解,银行“打新”产品所募集的大部分资金均需要投入新股申购,且冻结期较长,一旦出现新的投资机会往往难以及时调整。更关键的是,目前客户投资同类产品期限越来越短,甚至相当多客户只参与一次新股的运作就撤出资金。资金规模的不稳定,实际上也影响了银行投资的效果。

  一业内人士表示,正是为了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才会导致银行做出类似强搭存款的要求,但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

  记者观察

  银行亟待提高产品水准投资者应转换投资思路

   创新理财产品是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需加强资金运作的水准,以贴合市场的新动态。

  随着各类打新股产品的扎堆上市,市场饱和必将摊薄整体收益率,再加上股市连续深幅调整,银行“打新”产品的收益降低成为必然。但相比基金及QDII等产品,至少能保证本金的安全,所以市场需求仍然存在。

  部分银行推出的 “全开放式”的路线,引进“活期存款打新”的投资模式,值得提倡。该类产品,以每只新股为一个投资周期,投资者可随时进出。同时,由于动用的资金本身就是客户的原准备进行储蓄的资金,因此稳定性相对更高,也更有利于产品运作。

  从“零收益”事件到此次的强搭存款,引出了一个老话题,即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产品的监管力度。从2006年开始,理财产品数量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向前发展,管理层该如何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市场,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对于投资者而言,也应该尽量避免过去的成功经验束缚现在的投资思路。许多人判断今年的A股将是 “震荡市”,受此影响,打新产品的收益率将出现明显下降,甚至有“破发”的可能。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标准中,打新产品的风险系数等级较高,其投资风险远高于固定收益型、浮动保本型产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没有必要抱着“打新”不放手,可以尝试其他的投资渠道。

 



雅虎收藏+

上一篇:完整购买保险的5大环节 与代理人周旋必备课程   下一篇:退保手续费高 房贷险退保再转不如直接转家财险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要记得去论坛讨论,点击注册新会员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买国债还是讲点技巧
·高位投资分离交易可转债 涨堪比
·国际上流行的五大新潮理财工具
·2007年八大理财产品“比武招亲”
·信用卡分期付款成新理财方式
·ATM跨行取款的理财小窍门
·性价比更高 排队转存定期不如买
·风险高的却不最赚钱 2007年投资
·储蓄存款也能理财
·警惕银行理财产品“陷阱”
·购买挂钩股票理财产品能否抱回金
·2007年一季度有哪些国债卖?
  相关文章
·另类投资如何赚钱 私人银行红酒
·看跌型理财产品能否崛起 弱市看
·2008股市让全球“变冷” 理财产
·设计独特抗震能力强 “类基金”
·股票型基金遇冷 信托产品抢占银
·新股“破发”带来风险 打新理财
·大阴线吞掉3天反弹成果 稳健理财
·二季度国债发售大幕拉开 理财投
·08年理财“稳”字当头 浮动收益
·“破7”效应在蔓延 人民币理财在
·第二季度购买国债“攻略”
·固定收益型产品受青睐 巧建时间
  广告推荐

Copyright © 2005-2009 Licai15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072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