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过去2个月中,基金发布的股票投资策略做个统计的话,结果可能是惊人的相似。以震荡市为主要判断,以消费、新能源等行业为投资主题,偏股基金的投资策略,连续数月雷同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同一个生命一样,基金的投资策略应该也有其发端、发展、成熟乃至逐步修正的过程。但在A股市场行情迅速演绎的这两个月,基金的投资策略却两个月未变。是什么造就了基金策略们的“尴尬”?
结构性策略依旧
不知道什么时候,“捕捉机构性机会”成为基金行业里对于下阶段投资策略的“唯一主题词”。
以上周公布的一家合资基金的投资观点为例,“鉴于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预计大盘将继续维持震荡格局,中小盘题材股长期活跃后累积了丰厚的获利盘,有调整空间,但权重股下行空间不大。板块方面,我们看好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稳定增长的行业。”
而早在几个月前,类似的推论已经在行业内铺天盖地。基金半年报中,包括广发、华安等大型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均众口一词的关注“新兴产业”、“大消费”的组合。而包括新能源、电动汽车、稀土等上游原材料组成的战略新兴产业,以及食品饮料、医药、农业、家电、零售等大消费产业,早在那时已经成为基金经理们口边的热门行业。
及至目前,这种状况仍未有太多改变。
宏观政策两难
那么其中的原因又在哪里呢?不少基金经理认为,原由来自于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
博时基金一位基金经理就认为,经济转型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增长速度让位于经济结构调整将是长期趋势,尤其未来几年中预计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使用成本逐步提高,人民币渐进升值;在保证投资和出口稳定增长情况下,社会保障力度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中,消费服务和科技创新将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还有基金认为,CPI同比3.5%的数据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加息的猜测。但考虑到未来物价涨幅有望平稳回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确定性,利率不大可能大幅上调,年内仍以保持稳定为主。如果物价涨幅继续走高,也不排除央行小幅提高基准利率的可能,以改善负的实际利率状况,管理通胀预期。
在这样辗转的宏观经济下,投资要理清头绪确实有不小的压力。
行业配置“惯性思维”
同样可能影响基金经理的还包括惯性的投资思维。而这种思维,往往成为各类行业极端性表现的代表。
业内一位颇有影响力的投资总监,此前就表示,避险情绪正在主导整个机构群体,不断把非周期类股的估值推向极致。“这是个情绪化的看法,非周期类公司的风险就真的没有?周期类公司真的业绩一直不理想?”他反问道。
而业内或许已经出现了另一种判断,上投摩根的基金经理王振州表示,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 GDP预计将会在8以上,实体经济的情况好于先前的预期,因此大盘向下的空间已经不大。另外,由于和整个经济状况的相关性较高,一直以来低PE的蓝筹股的机会也将显现。
当然,目前,这个观点在业内仍是少数。
雅虎收藏+
上一篇:阵地转移 中小盘股遭抛弃二线蓝筹获基金青睐 下一篇:科技股充当"护盘大哥" 美股破除"四巫聚首"魔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