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个人基金投资者投资情况调查问卷(2009年)分析报告
一、个人基金投资者的基本属性
1、年龄构成和性别比例
投资者中30-40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占比40%,30岁以下年龄段的人数位居其次(见图表1)。可见,中青年构成了基金投资者的主体。但40岁以上年龄段的投资者比例较2008年有所增加。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投资者中,61%为男性,39%为女性。
2、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学历投资者占比60%
统计结果表明,具有本科学历的投资者占到总人数的50%,是最大的基金投资群体。具有大专学历的投资者比例位居其次,达到2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0%,该比例与上年持平。
3、职业结构:工薪阶层占近八成
在基金投资者的职业结构中,各类职业所占比例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为最大的投资群体,占到投资者总数的28%。排在前三位的均为工薪阶层,合计比例达到58.2%(见表格1)。
表格 1 个人基金投资者职业类别
职业类别 |
人数 |
所占比例 |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包括教师、医生、军警等) |
12846 |
28.1% |
国有/国家控股公司一般人员 |
7766 |
17.0% |
私人企业/外企一般职员 |
6012 |
13.1% |
私人企业/外企管理人员 |
5534 |
12.1% |
国有/国家控股公司管理人员 |
3999 |
8.7% |
自由职业者 |
2932 |
6.4% |
下岗/离退休人員 |
2615 |
5.7% |
私营业主 |
1238 |
2.7% |
在校学生 |
911 |
2.0% |
其他 |
1918 |
4.2% |
4、收入水平:绝大多数为中低收入者,抗风险能力较弱
统计结果表明,与上年相比,基金投资者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绝大多数仍为中低收入者。个人月收入在2千元以下和2-5千元的投资者占比分别为20%和50%,合计占到投资者总数的七成。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他们的金融投资规模有限,抵御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也较弱。个人月收入在5千元-1万元的投资者比例较上年有所上升,占到22%。
5、小结
通过个人基金投资者基本属性分析,我们得出一些基本结论。目前,个人基金投资者以中青年为主,30-40年龄段人数居多,他们已经具备一定财富积累,并且有较强的改善经济状况的意愿。从职业类别来看,工薪阶层是基金投资的主力。同时,大多数投资者处于中低收入水平,他们也有较强的改善经济状况的愿望,希望通过基金投资获得财富增值,但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抵御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可能较弱。
二、基金投资的基本情况
1、金融资产投资总规模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金融资产投资的总规模在5万元以下的投资者比例最大,为27.7%。投资规模在5-10万元和10-30万元的投资者占比紧随其后,分别为25.5%和25%。
2、金融资产结构
有34%的被调查者所持基金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为10-30%,约45%的被调查者所持基金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超过30%,基本与上年持平。很多被调查者在持有基金的同时会投资股票,但投资比例小于基金,如股票在金融资产中所占比例在30%以上的被调查者占24%,远小于基金。而对于债券、黄金、期货等金融资产,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没有涉及。
进一步分析表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基金投资的偏好有所影响,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基金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以基金投资占金融资产30%以上的投资者比例作为衡量指标,在30岁以下年龄段的投资者中,这一比例为45%,而在60岁以上年龄段的投资者,这一比例上升到56%;同时,可以发现中专及以下学历为43%,而研究生学历这一指标上升到53%。
3、投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为个人闲散资金
80%的投资者用于投资金融资产的资金为变现时间在1年以上的闲散资金,其中有21%的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完全为闲散资金,资金变现期限小于3个月的仅占7%(见图表7)。可见,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不急于变现投资基金的资金,可以支撑长期投资,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4、投资基金的时间:绝大多数为2年以上
相比2008年问卷调查结果中投资时间1-2年占比最高,今年的统计结果则显示投资时间在2年以上的投资者占了绝大多数,比例为58%。而投资时间为1-2年的比例由2008年的44%下降为18%。可见绝大多数的基金投资者是从2006、2007年证券市场投资的热潮中开始基金投资的。
统计表明,基金投资时间与投资者的收入水平有一定关系,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基金投资时间也在增长,由图表9可以看出,投资时间在2年以上的投资者比例不断增加。可能原因是当经济能力不足时,很少关注投资,收入水平较低的投资者开始基金投资的时间较晚。
5、投资基金的总净值:半数投资者基金总净值在10万元以下
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金投资者所投资的基金总净值在10万元以下的占50%,总净值在10-50万的基金投资者比例为33%。还有6%的投资者选择了小额定期定投的理财方式。
6、投资基金的总收益:盈亏各半
统计结果表明,48%的基金投资者获得了盈利,其中盈利10-50%的投资者占比21%,盈利在10%以内的投资者为19%。有42%的投资者投资基金亏损,其中亏损10-30%的投资者占了19%(见图表11)。可见,虽有2006、2007年的证券投资热潮,但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打击,投资者盈亏各半。
进一步分析发现,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对基金投资的收益有一定影响。从图表12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基金投资盈利的比例也越高。在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投资者中,投资盈利的投资者占比41%,而在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投资者中,这一比例为52%。可能原因是受教育程度高的投资者了解有关基金投资的知识较多,更容易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进行投资者教育、普及投资知识,对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提高投资收益是有帮助的。
7、2009年投资基金的收益
2009年,有55%的投资者通过投资基金获得了盈利,其中30%的投资者赚了10%以内,21%的投资者赚了10-30%。虽然2009年经济回暖,股市有所反弹,仍有30%的投资者投资基金发生亏损,约15%的投资者不赢不亏。
8、小结
在本部分,我们对投资者的金融投资状况尤其是基金投资情况做了基本调查。
金融资产投资的总规模在5万元以下、5-10万元、10-30万元的投资者各占了四分之一左右。其中,由于专业管理、分散风险的特点,基金投资在投资者的金融资产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近半数被调查者持有基金在金融资产中的比重超过30%。很多投资者在持有基金的同时会投资股票,但投资比例小于基金。而对于债券、黄金、期货等金融资产,绝大多数投资者没有涉及。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大多数投资者用于投资金融资产的资金为变现时间在1年以上的闲散资金,并不急于变现,可以支撑长期投资。
大多数基金投资者从2006、2007年证券市场热潮中开始进入基金市场,投资基金时间已有两年多,投资基金规模在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了50%。收益方面,经历了证券市场的繁荣、萧条及复苏,基金投资者盈亏各半。2009年,投资收益较2008年有所改善,投资者亏损比例减小,但仍占到30%。
三、投资者对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的认识
1、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的关系:59%投资者认为是契约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59%的被调查者认为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契约关系,由基金管理公司按基金合同运作投资者的资产,投资者自己承担相应投资风险。16%的被调查者认为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经纪关系,基金管理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投资的通道,代理投资者进行投资。9%的被调查者认为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保证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应当保证投资保值和增值。仅3%的被调查者认为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储蓄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应保证投资者的本金和利息。还有13%的投资者并不清楚自己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可见,大多数投资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同基金管理公司的关系。
2、投资者看重基金管理公司的因素:投资专业性、管理团队稳定性、公司治理和运营合规
在投资者看重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因素中,投资研究团队的专业性、经营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公司治理和运营合规情况列在前三位。此外,优秀的客户服务也是投资者比较看重的方面。可见,投资者可以更加理性地选择和判断基金管理公司。
3、投资者关注基金经理的信息:长期投资业绩、研究和投资经历、守法合规情况
调查显示,在有关基金经理的各项信息中,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前三项信息分别为,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业绩、研究和投资经历、个人守法合规情况。投资者对这三项信息的关注度远超过对学历背景、媒体曝光率等信息的关注。
4、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看法:投资者缺乏了解
统计结果表明,投资者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看法差异很大。50%的投资者认为其跟中资基金完全一样,22%的投资者认为比中资基金好,11%的认为比中资基金差,更有17%的投资者不知道还有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如此不一致的看法表明投资者对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并不了解,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还没有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
5、对定期定投的看法
投资者对基金定投看法的调查结果与去年基本相同。绝大多数投资者认为定期定投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分散风险,是一种省心省力的投资方式,这样想法的投资者比例高达69%。18%的投资者认为定期定投与一般基金没什么区别,都是随着大市涨跌。还有一部分投资者对定期定投这种投资方式不太了解。
6、最希望得到的基金服务项目:定期获得基本的基金投资信息
对投资者最希望获得的理财服务,选择“定期的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的投资者的比例最高,占到37%。其他的基金理财服务依次为:所投资基金的定期分红、不定期地和基金经理面对面的交流、市场信息咨询、提供理财服务、开放式基金普及知识和交易常识以及畅通的投诉渠道。可见,投资者最需要的理财服务项目还是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基金投资信息。
进一步分析表明,年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投资者希望获取的服务项目没有明显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高收入群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投资者群体对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理财服务有较高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投资者群体。另外,关于不定期与基金经理面对面的交流,中专及以下和大专学历投资者选择该项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投资者。
7、最关注的基金合同条款: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资产配置及收益分配
基金合同是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的证明双方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文件。调查结果显示,在基金合同的一系列条款中,29%的投资者最关注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资产配置及收益分配条款,其次为基金的交易方式及费用条款。14%的投资者选择了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条款,比例比较低。可见,基金投资者比较关注基金的业绩和收益方面,而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所忽略。还有13%的投资者基本不怎么关注基金合同条款。
8、投资者对目前基金费率的看法:大多数投资者认为目前费率较高
调查显示,31%的投资者认为目前的基金费率太高,46%的投资者认为费率较高,两者合计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77%。只有18%的投资者认为目前的基金费率比较合理(见图表21)。
9、小结
在本部分,我们对投资者对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的认识进行了调查。
投资者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选择更加理性和全面,不仅看重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研究团队的专业性、经营管理团队的稳定性,还注重公司治理和运营合规情况。同时,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业绩、研究和投资经历、个人守法合规情况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信息。
大多数投资者认为自己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是契约关系,由基金管理公司按基金合同运作投资者的资产,投资者自己承担相应投资风险。而对于基金合同这一证明投资者与基金管理公司关系的重要凭证,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基金的业绩和收益分配条款,而对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条款有所忽略。
在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各项服务中,投资者最需要的是能够定期获得基本的基金投资信息,期待完善、透明的信息披露。定期定投这一理财方式得到了多数投资者认可,认为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分散风险,是一种省心省力的投资方式。在基金费率方面,多数投资者认为目前基金费率偏高。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混合搭配不同类型产品 基金定投流行混搭风 下一篇:万向钱潮资产注入预期升温 华夏系13只基金重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