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华夏回报、兴业可转债、国投景气、盛利精选四只基金在最近一个月强势反弹中明显跟不上大盘的节奏,走势严重滞后。
四位基金经理对后市的判断出现了显而易见的失误:分红后,想象中的大调整迟迟不来,业绩长期无起色,被迫再买进股票,等到大调整真正来了,投资人要赎回基金,基金经理手中未必有现金来应对,更没有钱来买进股票,一步错,步步错。
基金分析师章凌琳这样向记者比喻:“在这次股市下跌过程中,基金手中股票的价格已经大幅滑落,基金管理人为了分红,忍痛将股票以低价抛售,元气大伤,等到这次股市止跌并大幅回升,这些基金手中股票少了,当然净值的上升也会明显比没有分红的基金慢。”
“以前我也观察过几只在低位抛股分红的基金,这些基金因为分红的时机选择不当,而开始走下坡路,原来不错的基金,从此一蹶不振。假如想要配置原先的股票,必须以较高价格买回来,基金经理等于在犯"低抛高吸"的股市大忌。”
障眼法六:高净值基金风险高
*拆解:投资者误解带坏分红规矩
*现状:不分红,高净值里外不讨好
不是逢高获利也要分红 为分红而“杀鸡取卵”卖牛股
工商银行理财规划师张小姐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靠基金管理费,而不是高净值。基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收益高、业绩好、基金的净值升高,当然是投资者所希望的,但对于基金公司的收入并没有实际好处。”
“许多基金投资者以为高净值等于高风险,所以非常惧怕高净值基金,在我这儿代销的基金中,虽然很多高净值的基金业绩比低净值的基金收益高得多,但销售情况却不如很多频频分红的低净值基金。”
另一位基金公司的营销人员则向记者抱怨:“现在也怪了,我们的持有人看到自己的账面收益高了,股市天天涨,心里发慌,想落袋为安,于是赎回基金。结果我们这儿的基金出现了反常现象:基金的业绩越来越好,但是规模反而越来越小。没有规模的扩大,基金的业绩再好也无法带来公司效益的提高。”
“为了扩大规模增加管理费,我们只好迎合投资者喜欢低净值的偏好,要么搞拆分,要么搞大比例分红,但拆分又要证监会批,为了进行持续营销,只能进行大比例分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基金研究员都向记者表示他们并不排斥基金分红,但是他们担忧一种情况:如果基金不是正常的逢高获利了结,而是为了分红而分红,基金经理就要被迫卖出本认为还可能上涨的股票以实现投资收益——这就会造成牛势中股票仓位下降,从而影响基金的投资业绩,最终降低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而基金经理只能等到申购资金到位后重新投资,但前提是找到更好的投资对象,否则就相当于基金为本次分红被迫对倒一次持仓股票,这种操作显然是有损投资人利益的。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基金8月份新增资金逾千亿 下一篇:小康之家的教育金筹措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