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民众生相之三:全民皆“基”
到底是哪些人买走了基金?记者对银行、券商、基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
记者:目前买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什么人?
银行:购买基金的老年人的比重相对较小,中年人和年轻人要多些,其中以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中年人为主,他们购买的额度较大,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
券商:现在基金每天的新增开户数比股票多,有的股民也在向基民转变,购买基金的资金也明显要大得多!
基金:建信优化配置募集规模为96.58亿,认购户数为26.32万户,相当于人均购买3.67万份,澳银信达基金人均购买4.44万元,这些都已充分表明基金的市民化。
基民众生相之四:不懂照样买
记者:老百姓对新基金了解得怎样?
银行:其实很多老百姓对基金基本没什么了解,他们觉得银行销售的基金就值得信赖。比如中海能源基金,一位老百姓这样说,现在水电气这些能源都很紧俏,投资能源肯定赚钱,所以我其他基金都不买,就买这只基金!
券商:大部分投资者对基金的了解实在少得可怜。而哄抢新基金的投资者当中不乏老基民。有的人甚至把老基金卖了去买新基金,他们的思路就是,先保存原有的利润,然后买新基金再从头来,盲目性还是比较强。
基金:投资者风险教育我们一直都在做,但目前不少老百姓还是有很大的盲目性,跟风思想非常明显,一旦亏了又不知咋办。
2006高收益是“十年一遇”
去年,股票型基金创造了超过100%的平均收益率,高的甚至达到170%。对此,基金经理的看法相当一致,2006年高收益是不可复制的。
记者:2006年股市大涨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基金经理:2006年股市上涨的最大动力在于股改的顺利完成,为市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记者:对于2006年基金的高收益,你们如何看?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加息后居民理财有讲究 专家称不必提前还贷 下一篇:专家教你六招抵御网上银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