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很受储户信赖的,怎么能随便把储蓄和保险混为一谈呢?”本来被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了一项理财产品业务,临近签约时才发现是投资型保险,储户黄女士对此感到很不解。
记者上周末走访多家银行后发现,银行工作人员向储户劝售保险的情况十分普遍。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并不罕见,但如果在销售时介绍情况不尽不实,涉嫌虚假宣传,就属于违规行为。对此,储户在选择时也应当“擦亮眼”。
投资型保险“变身”有术
在银行,柜台工作人员一再向黄女士推荐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并表示它的年利率在5.25%左右,比存定期的收益高得多。
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黄女士有些动心。但是,当黄女士接过这位工作人员递过来的一张某保险公司“万能型两全保险”介绍单时,心里立刻凉了半截。
“你刚才明明说的是人民币理财产品,怎么变成了投资保险?”针对黄女士的疑问,银行工作人员一再表示,这就是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保障收益。黄女士考虑再三最后还是没买。
记者调查发现,黄女士的经历在不少银行网点内十分普遍。上周末,在位于崇文门的某银行网点内,记者向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想办定期存款业务,而这位工作人员立即向记者介绍了几种“零存整取”业务,并一再表示这是“储蓄业务”,但当记者表示希望详细看看这款业务的介绍时,工作人员却拿来了几份投资型保险的资料。
“现在只要是去银行,十有八九都会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向你推荐保险产品,而且往往发生在你有大额存款到期转存的时候。”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到银行办理业务的市民均表示。
热销保险产品原是利益驱动
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推销保险产品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其中的核心原因是利益。
“银行员工代卖保险,要么与其绩效挂钩,要么直接从保险公司拿提成。”这位业内人士介绍,银行代卖保险产品,俗称“银保产品”。对于银行来说,“银保产品”属于代理业务,收入比单纯存款的储蓄业务高,所以一些银行把柜台人员的业绩与推销保险相挂钩,而有不少保险公司还会给银行工作人员20%至30%的保单回扣。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柜台人员不惜使出浑身解数来鼓动储户购买保险。很多原本准备存钱的储户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购买了保险产品。
“银行代卖保险,对我们来说只是多了一种认购保险产品的渠道,但不能把保险产品‘忽悠’成储蓄业务,或者是人民币理财业务。”储户王女士表示,出于多年的习惯,储户对银行机构比较信赖,而银行工作人员在荐购保险产品的同时,更有义务尊重购买者的知情权。
收益不兑现银行不负责
“在银行购买的保险产品并不姓‘银’,依然还是姓‘保’。”保险业专家郝演苏表示,银保产品只是保险公司借助银行的网点进行销售,一旦收益不能兑现,银行是不负责任的。
本月26日,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主任孟龙表示,保监会在自今年8月起的保险中介机构抽查中,发现部分银行、邮政机构在投资连接险、分红险、万能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保险消费行为。日前,保监会和银监会联合下发通知,规定银行在销售保险时不得片面夸大投资收益水平,必须如实告知保险责任、退保费用、现金价值和费用扣除等关键要素。
郝演苏表示,储户在购买银保产品时应当注意保留好录音、合同等证据,一旦最终投资产品的收益低于推销人员当初的承诺,可以向保险监管部门提起投诉。
雅虎收藏+
上一篇:长期投资如何找到好产品 用三招吃透指数型基金 下一篇:15大专家展望09年股市十大热点 沪指最高3000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