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次理财讲座中,记者看到有接近六成的听众是中老年人。据了解,理财讲座听众多为中老年人的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专家认为,老年人“与时俱进”,采取先进的理财方式固然是好事,但在投身股市或购买基金之前还是要保持理智,量力而行。
“老当益壮”,78岁老人理财五份
上午10时多,78岁的长春老人齐阿姨像往常一样提着装有午饭的袋子准时出现在了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大路营业部。营业部的工作人员说,齐阿姨每天都来,风雨不误,冬天也照样一天不落地到证券交易所“报到”。
“我到交易所就跟上班一样,从家到交易所坐车要一个小时,我都天天来。”齐阿姨说,她的理财历史是从1995年开始的。一次机缘巧合,经人推荐,齐阿姨把原本储蓄的部分积蓄拿出来,开始买股票,从此可谓“一发而不可收”。
齐阿姨通过自学,不但掌握了炒股票的基本方式、知识和技巧,还运用自如,股票理财做得有声有色,不仅为自己一个人理财,还替子女甚至子女的朋友理财。一个人理五份财的齐阿姨对此很谦虚,她说:“他们工作都忙,也没时间到交易所,市场有点震荡打电话都打不进来,买卖也不方便,再加上他们都信得过我,我就帮他们照看着。”
在长春乃至全国,像齐阿姨这样“优秀”的“理财师级”老人可能不多,但是投身证券市场的中老年理财一族却不是少数。成功的例子之外,不够成功甚至失败的也有。
不到60岁的王先生退休前在长春市一家房地产管理公司从事技术工作,他的理财之路有过崎岖。“一开始有点闲钱,就认购了一些原始股,后来接触到证券公司,接触到股票大厅,逐渐就炒股票炒到现在。”王先生说,经历过几次涨跌后,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到股票大厅去,也不买卖股票,甚至有过完全退出股票市场的想法。
除股票市场外,基金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也活跃着中老年人的身影,尤其是基金市场,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大路营业部执业分析师杨旭东表示,目前证券市场上年岁比较大的投资者做基金理财的较多,特别是新开户的特别多。长春的陈大爷就拿出了近10万元的积蓄购买了30种不同的基金,然而如此“不够科学”的购买组合让证券公司的理财师都觉得难以应对。
为了理财,也为了充实退休生活
为何中老年人广泛投入理财市场?吉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分析,现在这么多中老年人炒股、买基金,说明老百姓手头有了不少剩余资金,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原本比较保守理性,却越来越多地加入投资市场更能说明人民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付诚也认为,这种现象与近一年来的股市热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也认识不少老同志,他们都觉得‘现在股市这么火,老在家闲着简直太可惜了’。”付诚说,如今资金流动性过剩,大量富余资金只得流向股市和楼市。付诚认为,在保证生活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理财,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使个人资产快速升值的好办法。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做个专享优惠的折扣王 优惠券生活指南 下一篇:十月基金整体跑输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