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什么,谁也不清楚。就如同漫漫人生路,根本无法预测自己的转运时点一样,日子其实就是在糊里糊涂中度过的,但目标还是要有的。因为这是生命的希望。
在有目标而不确定的情况下,坚守就成了一个痛苦的事情。在这个浮躁而喧嚣的世界里,在成功学泛滥的情绪渲染下,没有人能等待的太久,也没有人肯太久的等待。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哲学式的问题:是向坚守钢七连的许三多学习,还是向追逐机遇随波逐流的成才看齐呢?
答案肯定是许三多。
因为《士兵突击》中的结局,当然也因为除了股市我们确实没有更多的投资渠道。既然没有更多的选择,那么坚守就是唯一的理由。
在过去的一年里,相信不少投资者都曾经见过诸如“火中取栗”、“刀锋舞者”这样的QQ、MSN的签名档,在和平的年代里出现这样的词汇从另外一个方面佐证了证券市场的残酷。不过试想一下,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哪行哪业不是如此?
2008年元月2日,“深国投 赤子之心”清盘下阵,在2004、2005熊市时风光无限的私募牛人赵丹阳,最终败退下来。可见,谁撑得最久,谁就是最后的胜者的观点再次得到印证。这不仅是资本市场的生存法则,同时也是伍六一在吃完老鼠肉后的感慨:你们撑不到底了,我能!
坚守牛市不放弃,在这个全民理财的时代里,应该是每一位投资者2008的座右铭。
降低预期不抛弃
《士兵突击》中,史班长对许三多说:受点伤害总是好事。
这句话同样运用在经历了2007年的投资者的身上。
中国股市在2007年经历了两次“大起大落”,“5?30”时,大盘在短短的5个交易日下跌700多点,9成个股连续跌停;而10月中开始,股指在前期大涨1000多点又大跌1000多点,5成个股下跌过半。
2007年度的这两次调整让投资者伤痕累累,但这样的调整同样会发生在运行格局更为复杂的2008年,也许还会更惨烈,更频繁。
回想2007年时,每一个新入市的投资者都在身边人赚钱效应的无限放大下,信心满满的把收益定得超高,动辄100%、200%的收益预期,而在“5?30”前的单边上扬的股市也的确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暴富神话,牛市赚钱似乎很容易。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与月盈则亏是一个道理。权威调查显示,“5?30”大跌将投资者前5个月的吞噬殆尽,而10月中开始的调整又把投资者的收益打回“5?30”前,还深度套牢了数百万8、9月份入市的新手。最终,只有7.26%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其成功跑赢大盘,全年收益率在100%以上。
可见,牛市的风险还是不容小觑。“只赚指数不赚钱”的现象,也使得众多投资者对于2007年的中国股市满意度不高。在中国证券报的调查中,对于2007年中国股市整体情况表示“非常满意”者为3.05%,“比较满意”者仅占35.33%
那么,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归根结底还是预期收益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人心的问题。
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而在2007年的证券市场更加明显。因为人人都觉得牛市来了,大家都理所当然要大赚特赚了。殊不知,在发达国家,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也只有10%左右。来自美国《奥本海默市场》杂志的统计,自1925—1995年的70年间,美国人投资于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为10.5%(待扣除税金和交易费)。去除通胀因素影响,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率为7.5%。在2000年至2005年这5年牛市中,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也仅高达14%。而国债券的年平均收益率只有2.3%,仅相当股票收益的1/3。银行储蓄,所得的利息,大体只和通胀率相当,更不在话下了。
换言之,即便在中国这样一个热钱涌动的新兴市场中,给予一定的高估,那么,每年30%以上的收益率已然是超高的了,而目前投资者动辄100%的期望收益预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也许《士兵突击》中,老A袁朗的话更能说明问题: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容是别人的,欲是自己。这样的天地才能走的欢畅。
其实,对股市的未来有信心,还要对目前市场的调整要有承受力,有耐心,因为“常相守是个考验,随时随地、一生一世。”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雅虎收藏+
上一篇:民生银行首只拟挂钩A股指数期货理财产品面市 下一篇:四季度打新债券基金抢眼 今年首只债基全面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