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前一阶段中国股市确有泡沫,但是泡沫的性质具有“阶段性”和“结构性”的特点。
之所以说有阶段性的泡沫,是因为按照2006年的业绩,甚至按照2007年的业绩估值,各项指标有所高估;但是按照2008年的预测业绩衡量,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估值是合理的———这一方面表明中国股市在透支未来,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大方向没错,有确定的未来可以透支!之所以说中国股市的泡沫是结构性的,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有像中国石化这样业绩成长性高于30%,而股票动态PE却低于20倍的上市公司存在———这表明一方面题材股垃圾股有所高估,另一方面还有很多绩优蓝筹股被严重低估。
从投资者行为标准来看,中国股市也有不理性的一面。在一个理性市场,投资者作出决策的依据应该是他的投资对象本身。而在一个泡沫市场,投资者作出决策的依据更多的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不仅是散户投资者,甚至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判断市场上涨和下跌时,主要都在分析每天有多少投资人开户,每天有多少人买基金等等。如果一个人购买的理由不是他自己认为有价值,而是后面还有人买,这就有击鼓传花的性质。正是证券市场上前一阶段空前热烈的居民入市场面,使很多人忘记了股票本身的价值约束,造成前一段时间的非理性上涨,也是造成前几天大幅回调的本质原因。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上述阶段性和结构性泡沫的状况,我们既不应该感到恐惧,更不应该刻意打压,而是应该从全局的、历史的高度正确认识,并积极利用市场繁荣的机遇做大做强。
首先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股市。中国资本市场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百年不遇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政治局面稳定,经济繁荣且高速增长,居民财富尤其是货币财富异常充裕,金融和资本市场开始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拿美国过去100年的时间来对比,只有三个历史阶段可以同这个时代相比:第一个阶段是1917-1929年,第二个是1946-1965年,第三个是1980-2000年———与这些时代相伴随的都是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尽管这中间有波动和恐惧,比如美国1987年的股灾,以及1996年某些人提出所谓“非理性繁荣”并进行调控等等,都不能改变资本市场长期繁荣的历史规律。
其次要用全局的眼光看待中国的股市。中国的股市除了受到经济增长和金融体制的大环境影响之外,还受到人民币升值和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强烈驱动。假设过剩的货币一定要在国内寻找出口,则要么地产涨,加剧社会矛盾;要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健康;要么股市涨,造成一定的泡沫———“按下葫芦就会浮起瓢”,三者权衡,显然是股市上涨的负面影响要小一些。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雅虎收藏+
上一篇:参与反弹行情的三大实战要点 下一篇:防御市场暴跌风险 买什么基金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