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规范理财业务的新规出台,直接导致目前浮动收益类产品普遍从银行网点“消失”。在银行业人士看来,这一类型产品只是暂时消失;但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吹响了此类产品从银行彻底消失的“前奏”。据记者统计,本周以来,中资银行共推出28款人民币产品,全部为预期年收益6%以下的稳健产品。
浮动收益类产品消失
昨日,在上海银行、深发展、广发、招商等银行徐汇区网点,记者发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宣传栏上普遍以人民币、外币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及代销的基金、保险产品为主,没有发现一例新股申购类或者FOF等浮动收益类产品。其中,固定类收益产品以挂钩汇率、利率为主,预期收益率大部分为5%~7%。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前期中资银行的人民币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以打新股、FOF、集合资金信托贷款计划以及结构型产品为主,其中又以打新股居多,据统计,2007年同类产品占银行所有产品的比例接近10%。
“因为这类产品比较复杂,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我们把他们从网点撤了下来。”广发行个人业务部有关人士表示,某一类型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这是由市场状况决定。如果目前市场形势不好,银行会暂停发行浮动利率产品。
深发展私人理财部有关人士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银行不会强行营销某类产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银行会建议有条件客户对高风险及稳健型产品都有所涉及,“高风险产品也会有。”
目前,银行不认为新的理财业务规范会导致银行高风险产品消失,毕竟银监会只对产品营销方式做出了规范,并不影响银行高风险产品的研发。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北京银行一款打新股产品由于募集资金不足,被宣布不成立。
市场形势对高风险产品不利
星展(中国)个人业务副总裁曾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银行发行产品主要基于市场形势和客户认可度。”但从目前情况看,两者似乎都对银行发行高风险类产品不利。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风险产品的设计比较复杂,受市场影响大。之前,“预期收益”一直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手段,现在不准大肆宣传了,加上目前市场的不景气,预计商业银行近期高风险产品会大幅度减少。
支撑李要深观点的依据在于,目前出现问题的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高风险类产品。集中于去年下半年发行的挂钩股票产品,恰逢二级市场持续低迷,无论挂钩中国A股还是外国股市,出现“零收益”甚至亏损的不在少数。这给市场心理造成了影响,进而反向影响银行产品销售。
“不得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字样很有杀伤力。”一银行内部人士也承认,销售往往与“预期回报”正向相关,如果不能使用这类字眼,再加上理财人员由于个人能力无法向客户将产品解释清楚,可能导致投资者心中无底,进而放弃此类理财产品。
雅虎收藏+
上一篇:非美货币理财成新宠 "6时代"如何规划外币理财 下一篇:投资QDII:选跌破面值老基金还是选新发行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