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理财市场背后有隐忧
然而,高端理财市场目前繁华的背后,也暗藏着隐忧。从“金葵花”理财指数五年来的变动情况分析,高端群体的理财行为趋向虽然总体上逐步活跃,但中间却出现过一个较大的波动,这是中国高端群体理财行为受整体投资理财市场形势的高度影响所致。
业内专家指出,2004年中国的投资理财市场曾经一度活跃,相对应的2004年的高端群体理财指数就有了较大的增长。进入2005年,受国家谨慎的投资政策以及对房地产、股市等投资融资领域调控的影响,个人投资理财市场也陷入低迷,因此反映在数据上,2005年的理财指数得分明显回跌;而2006年火热的股票、基金行情带动了整个投资理财市场的活跃,对应2006年理财指数则明显反弹,上升至四年来的最高位。
在影响高收入群体理财行为的各项因素中,2006年增长最明显的是理财工具的价值认同,其中价值认同上升最大的理财工具是股票与基金,分别增长了43.0%与36.1%,远远超过其他理财工具的变动程度,同时也在2006年一跃进入高端群体最有价值认同感的理财工具之列。这是中国高端群体理财受整体投资理财市场影响的一个集中体现。
因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理性的市场情况不同,中国的高端理财市场受整体投资理财市场过多的影响,还有相当的非理性因素存在其中,在目前投资理财市场整体火爆的情况下,高端群体对理财产品的热情还不能够完全揭示这个市场持续增长阶段的到来。
与此同时,目前银行高端理财服务产品的供应情况尚不理想。从高端人群的评价上看,对于“投资及服务选择机会”的评价得分,2006年仅比2003年增加了10%左右,相对于其他因素的增长情况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从实际的供应情况看,虽然近年来各家银行不断推出高端理财产品,但投资标的物范围狭窄、机构层次单一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相关研究表明,作为近年来本土银行所设计的理财产品中有70%-80%都存在同质化的情况,理财产品没有扎实的高端群体细分研究基础,产品缺乏针对性的缺点仍然普遍存在。另外,本土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对于高端群体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目前高端群体对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外汇(不包括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等理财工具的投资回报率期望在7%-10%之间,本土银行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而外资银行高端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为6%-7%,有的甚至是10%以上,在这个方面其领先优势十分明显。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高端群体高涨的理财热情仅仅只是这个市场真正启动、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催化剂,如何来积极培育这个市场,通过不同的渠道教育、提升高端群体的投资理财能力与理念意识,在这一轮投资市场活跃的背景条件下引导高端理财市场走上正轨,是摆在本土银行与外资银行面前的共同问题。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雅虎收藏+
上一篇:新股民入市全攻略-基础普及篇(三) 下一篇:股指期货与股票结算模式有何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