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的证券市场深幅度震荡下跌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稳健理财产品取代此前热销的打新股产品和QDII产品成为新的热点。
打新理财产品转冷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与普益财富网今日通过本报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3月份报告,揭示了这一热点转换的趋势。报告统计了今年3月份38家商业银行(包括31家中资银行和7家外资银行)发行的329款银行理财产品。统计发现,今年3月份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市场份额急剧萎缩:发行数量从2月份的35款下降到23款。
银行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2007年平均年收益率高达18.5%,远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凭借收益优势,打新理财产品成为2007年理财市场上的亮点,发行规模也迅速膨胀。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银行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发行数达到40款,创历史新高;2月份,春节长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造成一定影响,但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仍达到了35款。这一水平远高于2007年12月份银行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22款的发行规模。
但是伴随发行数量激增、A股市场深幅度下挫,打新类理财产品的风险逐渐显现。3月份,中国太保、中煤能源、中海集运3只新股相继跌破发行价。新股破发,必然影响到今后新股上市的表现。实际上,新股上市首日已经很难再现2007年的平均水平。统计显示,打新收益实际上在逐渐下降:1月、2月、3月份平均年收益率分别为17.15%、12.62%、12.21%。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认为,收益率下降是对打新理财产品的致命一击。他认为无风险打新理财产品已经到了需要重新认识的时候。
QDII产品集体跳水
QDII产品遇到了比打新理财产品更大的麻烦。浦发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民生银行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被迫清盘、东亚银行“利财通”投资产品系列一累计浮亏超过60%等消息让该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深陷危机。
统计发现,今年1月份,银行QDII理财产品发行数达到70款,创历史新高,3月份,银行QDII理财产品集体跳水,产品总数只有36款。其中36款产品均为外资银行发行,其中包括了渣打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
研究人士认为QDII发行数量剧减的原因有二:一是一月发行产品多为开放式,可以随时申购赎回、减少了发行产品的必要。二是市场不断出现的负面消息影响到了投资者信心。统计发现,汇丰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均出现了浮亏超过20%的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次债危机尚未彻底平息,银行QDII理财产品盲目出海,投资境外资本市场遭遇寒流绝非偶然。
保本收益产品成新热点
在打新产品和QDII产品转冷的情况下,保本固定收益类产品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热点。
统计显示,今年3月有12家商业银行推出保本固定收益理财产品77款,其中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名列榜首,分别发行23款、12款。
李要深分析,今年,多家银行相继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理财产品。投资者意识到,银行理财产品同样面临风险;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动荡直接影响到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投资风险正不断加剧。保本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迎合了稳健型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这是保本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稳步发展的根本原因。
具有相同特点的还有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托理财产品中投资证券市场的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市场份额从1月份的55.8%急剧下降到38.68%。而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上升为65款,占整个信托类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的61.32%。
国内CPI在2月份创出12年内新高,控制通胀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在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的优势地位逐渐彰显出来,从而受到投资者青睐。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震荡市中成"利器" 三种不同类型债基应如何选择 下一篇:地道北京人的理财规划:把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