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降低贵宾理财门槛,意味着国内高端理财市场一场VIP理财的争夺大战正从外资银行开始向中产阶层走来
外资银行抢夺高端客户的战争在春天伊始显得越发激烈。
日前,花旗银行(中国)(下称“花旗银行”)的贵宾理财门槛由80万人民币猛降至50万人民币,降幅近40%。
对此,花旗银行有关人士表示,随着自身理财网络、实力逐渐成熟,花旗有能力介入中国更广阔的理财市场。而实际上,目前在国内高端理财市场,外资行已有向“准目标群”中资行原势力范围挺进的迹象,一场VIP理财的争夺大战正从外资银行弥漫开来。
集体降低门槛
2007年4月,花旗银行获准在国内开展人民币业务,当时80万的贵宾理财门槛,被市场普遍认为过高。目前,花旗银行通过业务调整,在市场适应范围上,已逐步向国内外资银行靠拢。
《财经时报》了解到,如此大幅度的降低门槛,在花旗银行尚属首次。
对此,花旗银行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在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之初,由于自身理财网络建设及理财专业团队尚显不足,如果当时大规模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单个理财经理可能将服务较多客户。因此,花旗银行当时设定相对较高的门槛,是为保证理财业务的服务质量,现在银行根据当前自身经营情况和市场状况做出的调整,属正常行为。
一家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部的负责人认为,花旗银行此次调整贵宾理财门槛,主要是因为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次贷危机并不会影响到中国的正常业务,更不会因为次贷危机而降低中国业务的门槛。”上述花旗银行的负责人否定了这一说法。
虽然门槛有所降低,但花旗贵宾理财的客户仍可享受为其度身定制的财富管理计划以及花旗贵宾卡和花旗贵宾礼遇计划。
3月初,花旗银行同时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增开3家银行零售网点,使其境内零售网点总数达到24家。花旗银行中国区执行副行长石安楠表示,加大网点投入是为今后持久的业务发展做好准备。
对花旗银行而言,降低门槛虽然会减少一部分账户费用的收入,但无疑可以吸收更多的资金和客户,增加了资金存量和中间业务的收入。
花旗率先在中国“屈尊”降低门槛,其他外资巨头是否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吸引客源呢?
记者从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了解到,在这几家银行中,东亚银行近期也将对其高端理财的门槛做出调整,其他外资银行短期内还没有调整理财门槛的计划。
外资银行的高端客户争夺战越发激烈,经过一番变化,目前设置50万人民币这一门槛的外资银行就有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以及东亚银行三家,而荷兰银行和渣打银行,其贵宾门槛则分别为10万美元和75万元人民币。
中资行优势
尽管花旗银行否认其降低门槛是次贷危机所致,但毫不疑问的是,中国理财市场容量逐渐扩大,花旗银行在网络及专业团队建设都逐渐成熟的条件下,已有条件介入更广阔的市场,而降低门槛只是具体措施之一。
外资银行此举无疑可以吸收更多的资金和客户,增加资金存量和中间业务的收入,抢夺中资银行的业务。
某外资银行理财经理高先生告诉记者,门槛过高是外资银行的优势,也是劣势,“现在,中国刚刚出现的这一批中高产阶级对价格还较为敏感,设置过高的门槛,将会让外资银行失去潜在的高素质客户。”
就在外资银行降低贵宾理财门槛的同时,中资银行近来也在高端客户上动作不断,这给本来网点就缺乏的外资银行施加了更多的压力。
去年3月,中国银行率先在上海和北京启动私人银行业务,为拥有100万美元以上金融资产的个人客户提供专属服务。此后,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相继成立私人银行,其中招行将门槛定在了1000万元。
日前,工商银行对外宣布,该行年内将在北京、上海等地推出私人银行业务,运作一段时间后再推广到全国其他城市。目前,工商银行近日已聘请了工银瑞信、华夏基金、泰康人寿和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高层人士组成理财专家团队。
除上述四家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外,北京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中资银行都在网点环境、理财服务、理财产品等多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之大多数银行门槛比外资低很多,账户管理费也更便宜,因此吸引了不少高端客户。
锁定高端理财
除去自身软、硬件设施的改善,同业竞争对手给予的竞争压力,或许也是花旗银行调整贵宾理财门槛的原因之一。
一家国有银行北京分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评价指出,外资银行的门槛调整是争夺客户的一个措施,但银行间竞争更重要是服务、理财产品开发能力等,毕竟高端客户不会只盯准这个门槛而去决定选择哪家银行做投资,不过外资行的降价举动,说明他们也在向潜在客户领域渗透,这是中资银行的传统领地,无疑将加剧中外银行间高端理财的争夺。
以北京为例,中外资行在高端理财业务领域的竞争已日趋激烈,成熟的高端理财品牌有交行“沃德财富”、深发展“天玑财富”、荷兰银行“梵高理财”及东亚银行“显卓理财”等10多个。
截至目前,国内中资银行的贵宾理财门槛为30万左右,除少数外资行仍将贵宾理财门槛控制在10万美金外,更多外资行已将门槛控制在50万左右。《财经时报》了解到,凭借成熟的全球网络,外资行在国内外籍人士及富人阶层有较强的吸引力,而中资行面对其竞争,通过设置相应较低的门槛,在于吸引大规模尚处事业起步阶段的潜在客户,并希望与之共同成长。
对此,北京某股份制银行私人理财部经理认为,“过去中、外资行在高端理财市场也进行了细分,但从目前情况看,外资行也在向潜在客户领域渗透。这将给中资行带来更大的压力,进一步细分市场的空间已比较有限。”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识破各种理财陷阱 当心某些银行的隐形费用 下一篇:谨慎心态明显 ETF折价率不断扩大成交增长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