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19世纪世界黄金生产历史,可以看出:18世纪的100年间全世界共生产黄金不足200吨,到19世纪黄金生产跃上了新台阶,100年期间生产的黄金达到了1.15万吨,是18世纪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间就生产了1万吨,也就是说,19世纪后50年平均每年全世界产金200吨。
进入20世纪后,总得来说,世界上黄金的生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出现过几次产量大增的现象。在1900年世界黄金产量每年300吨,在20世纪早期最高年份产量达到每年700吨、3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达到每年1300吨、60年代最高产量年份产量接近1500吨,80年代世界黄金年产量突破2000吨,20世纪90年代至今产量总体还在增长。
19世纪形成的世界黄金生产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续至今,19世纪形成的产金大国目前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产出国。自1980年以来,南非的产金量呈稳步下降趋势,尤其90年代以后,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产金量仍居世界各国第一位;美国的产金量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状态,特别是自80年代后期起,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而澳大利亚的产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产金量趋于稳定,变化不大。目前全球主要产金国有:南非、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不过,百年来世界黄金生产格局也有一些变化,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非洲黄金产量下降的同时,南美的秘鲁、阿根廷以及东南亚的黄金产量在显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黄金产量已占到全球的14%。
目前,虽然一些国家的黄金产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亚、秘鲁、印尼的黄金产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国等黄金生产大国的黄金产量却在下降,特别是南非,其2005年的产量下降了15%,仅为300吨左右,这将使得全球的黄金产量难有提高。另外,由于金矿产业投资周期长、开采成本高,如果在一个地方勘探出黄金,按照正常的程序需要7-10年才能生产出黄金来,因为光地质探矿就需要2~3年,然后再做工程,开采矿石,再冶炼,最快也要4~5年。从历史数据看,全球矿产金数量不可能快速增长,未来几年世界黄金产量不会变化很大,依然会比较稳定。
(2)央行售金: a.央行持有黄金比例约为19%,欧洲央行一直抛售黄金.
b.《华盛顿协议》规定2004年9月起,5年内每年售金限500吨
c.中国,日本等央行黄金储备比例仅约1%.
d.银行向央行拆借黄金,金商套期对冲
对价格的影响:央行售金对金价的影响最大最直接,是1980以后金价大熊市一大原因.
例子: 在苏联解体前的十多年中,作为世界第二大黄金出产国的“苏联卖金”传闻,对下降的金价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前苏联也经常在农业收成不佳的年度中,抛售黄金换取外汇.
各国中央银行在市场上抛售黄金是黄金的供给来源之一。尽管各国央行储备黄金总量巨大,但除了CBGA签约国,其他央行每年售金量极少。CBGA售金量透明、有计划,成为黄金市场稳定的供应源。
央行售金协定(CentralBankGoldAgreement,CBGA)是1999年9月27日欧洲11个国家央行加上欧盟央行联合签署的一个协定。当时由于金价处于历史低谷,而各个欧洲央行为了解决财政赤字纷纷抛售库存的黄金,为了避免无节制的抛售将金价彻底打垮,这个协议规定在此后的5年中,签约国每年只允许抛售400吨黄金。
5年后的2004年的9月27日,央行售金协定第二期(CBGA2)被续签,又有两个欧洲国家加入协议,而且考虑到当时金价复苏,因此每年限售数量被提高为500吨。从协议签署后各国央行售金的实际情况来看,如下图,央行们基本上完成并略微超过售金限额。但2006年却大为不同,欧洲央行在06年售金量仅为393吨,远低于500吨的限额。究其原因,是自2005年第四季度以来金价大幅飚升,黄金储备的价值日渐受到央行的关注。
(3)再生金: a.变动平稳,有平抑金价波动之作用
b.2005年仅增加1.5%,为861吨
c.投资者对金价涨跌的预期对再生金的影响较大
对价格的影响:金价涨跌成正相关联系
例子1:1980年金价升至历史高位850美元,当年再生金量也为1980年前的历史最高记录482吨,而当年全球的总产量仅为1340吨.
例子2:韩国政府在1997-1998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鼓励国民以黄金换取国债,吸纳了300吨的黄金用以维持该国货币的稳定.
简析:再生金,黄金的还原重用,相比新产天然黄金增长的有限性和央行售金的政策性,再生金的供应更具有弹性。
通常人们认为,金价对再生金的供应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金价显著波荡时,供应量会大起大落。 金价确实是影响再生金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单纯的价格因素并不足以引发再生金的变化,因为再生金主要来自旧首饰、报废的电脑零件与电子设备、假牙以及其它各式各样的黄金制品,没有紧急需要人们不必将这些有实用价值的黄金变现。再生金的供应量往往受金价和其它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对金价变动的预期对再生金供给意义重大,当人们预期金价仍会继续上涨时,即使金价已经处于相当高的位置,人们也不会立刻抛售再生金,而是希望在更好的价位抛售。而如果人们预期金价将会下跌,则会选择立即抛售。
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经济周期,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再生金市场供求增加。这时,最先受到经济衰退影响,现金流出现问题的个人和机构会套现存有的、不能作为直接支付手段的黄金,形成再生金的供给。与此同时,对未来经济前景不确定的理性预期,使人们不会继续在股票等风险较大的证券上投入资金而投资风险小的产品。另外,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会调低利率,这时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债券的低风险投资策略只是为保值而已,如果遇到通货膨胀,实际价值还会下降。相比之下,黄金的内在稳定性,它不像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受发行该纸币政府的信用和偿付能力的影响,是最可靠的保值手段,这使有剩余资金的人更愿意持有黄金。而在经济增长阶段,一方面,人们不需要急着将手中的再生金套现;另一方面,黄金和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既不会生息也不会分红,人们对黄金投资的热情就会降低,这使再生金的供给减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黄金学院:中国黄金大事记 下一篇:黄金学院:黄金需求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