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初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战争导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连年扩大,美国政府被迫开始大量发行美元来弥补这些财政赤字,此时欧洲国家的各中央银行已经储备了数量庞大的美元,欧洲各国民众与企业在经济复苏中也都积累了大量财富储备了大量的美元资产。当欧洲各国政府和市场人士预见到美国还将大量发行美元时,美元将大幅贬值时,就开始抛出储备美元而兑入黄金。
为了抑制黄金价格的上涨,保持美元与各国货币的汇率稳定,同时为了减少本国的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但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导致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于是各国政府与民众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到1968年,美国官方储备的黄金仅存2.96亿盎司(约合9200吨),而战后的1945年有7亿盎司(21770吨)之多。美国黄金储备的大幅减少更加强了市场对美元即将大幅贬值而金价将会上涨的预期,更是促使欧洲各国纷纷抛出美元从美国买进黄金,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我们目前看到的欧洲各国的黄金储备大多是这个时期买入的。
在整个时期美国政府和西方国家花费数年的时间,试图阻止金价飙升,试图控制黄金恢复原来货币体系的稳定。他们组织的伦敦黄金基金,旨在把黄金稳定在35美元/盎司。但市场买方力量实在太强大了,这个黄金基金根本不起作用,被迫于1968年3月关闭。1968年3月在十几天内,美国黄金储备就减少了14亿多美元(折合为124吨黄金),3月14日这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如此大的黄金需求量逼迫着美国政府,美国政府再也没有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了。
美国与黄金总库成员国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黄金市场被分割为官方部分和自由部分(由此可以看到价格双轨制的制度设计并不是中国的首创)。在官方市场中以固定价格进行政府间结算及储备计值。在自由市场中金价自由浮动,由供需关系决定,这成为当前世界市场化黄金交易的基础。
显然黄金价格的双轨制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价格双轨制的漏洞却极容易被市场力量所利用。因为只要取得低价的官方储备黄金,就可以在黄金自由市场上抛出轻易获得暴利。世界各地的美元持币者(包括央行和私人)争先恐后地把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而各国央行又将兑换来的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兑换美国储备的黄金。于是美国黄金储备出现了急剧的缩减。
1971年8月金融市场上盛传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大量美元兑换美国政府所储备黄金的消息,美国政府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美国政府放弃了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的承诺,不肯再将它剩余的黄金出售给西方各国,不肯再用剩余的黄金兑换回它自己发行的纸币---美元了,于是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雅虎收藏+
上一篇: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黄金价格 下一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黄金大牛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