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in)投资
如果有位投资者迷上了金币,谁又能责怪他呢?
31岁的戴先生最近避开股市,转向“固定资产”──在金币上投资了10万元人民币。他买了近20枚金币,大多是1999年之前发行的金币,他说计划把这些金币在自己手里一直搁上10年或者15年,然后卖掉赚上一笔。
戴先生觉得,从长线来看,金币的收益未必会比股票低。尤其在股市深套,股票价格大幅腰斩后,拿着金币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而在遥远的冰岛,国民由于对银行和货币信心尽失,索性买劳力士表保值,令劳力士销量急升。冰岛劳力士代理商更表示,“市民什么也信不过,似乎眼前一切都会一夜间蒸发,惟有戴劳力士,才令冰岛人找回安全感”。
的确,如今我们大多投资品都属于标准的“金融资产”,股票、基金都只是账面上的一个数字,若没在高点落袋为安,拥有的只不过是“纸上富贵”。一旦金融海啸来袭,若是买错了股票或理财产品,那些财富甚至连壁纸也不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金融海啸的发生,就是因为“金融资产”以及背后的衍生品过度泛滥。
在金融海啸下,不少投资者开始反璞归真,回归那些摸得到、易保存的“硬(in)投资”,至少自己从此可以安心睡个觉。
相对于“金融资产”,“硬(in)投资”的优势在于,如果妥善保存,增值、获利空间并不亚于股市,就算金融海啸来袭,其价格也不会无量下跌。就算不出售,也可自己把玩、欣赏,并从中带来快乐。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项“收藏”都能保值,近一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跌幅甚至足以让股市羞愧。在2009年春天即将到来之际,《投资有道》特采访几位金币、玉器、手表、公仔的达人,揭开这些“硬(in)投资”的神秘面纱,为迷茫的投资者,提供新的参考建议。
投资新宠 硬(in)投资
我们都是失意客。
市场不景气时,投资者们常常会转而投资“硬(in)投资”,只有投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就算其价格下跌,东西至少不会消失。但这次的低迷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避风港——房产也下滑了,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其他的投资品。
相比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交投惨淡,“硬(in)投资”市场并未出现明显下跌,用玉器资深藏家林磊的话来说,“只要东西好,价格下一点,马上就会被市场消化掉”。
中国收藏家协会钱币委员会副秘书长黄瑞勇,甚至在金融海啸的冬天感受到一丝暖意,在其举办的上海东方国拍大型钱币拍卖会上,报名人数非但没减少,反而比上届高出30%,成交率更达86.02%。
“其实只要有部分资金从股票或房地产这类的主流投资市场,转移到另类投资上,对我们的业务就会有重大的改变。”黄瑞勇向《投资有道》表示。
有趣的是,投资者投资失利时,情绪低落,“硬(in)投资”还有“疗伤”作用。那种可以舒缓心情的收藏品尤其受收藏者欢迎。
安帝古伦钟表拍卖行中国首席代表赵舒觉得,名表的跌幅相当有限。公仔玩家陆忠华则根本就没感觉到金融海啸,某项公仔收藏,2008年依旧有半年4倍的涨幅。
“硬(in)投资”的拥趸,本身就是这些产品的喜爱者,又愿意精研收藏知识、保存方法,甚至变现之道。所以,“硬(in)投资”的获利会相当稳定,绝不亚于股票。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雅虎收藏+
上一篇:熟知内幕交易的理财隐秘链条 防“忽悠”三法则 下一篇:股市回暖投连险强劲反弹 目前是否可以抄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