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认购新发基金,赎回老基金不见得是成功的投资策略。与老基金相比,从收益、风险等几方面综合来看,新基金并无明显优势。
自从2006年年底基金投资者创造了419亿元资金追捧嘉实基金公司新发的单只基金这个中国神话以来,2007年的基金发行更是如火如荼、火爆异常,屡创世界纪录,就连新鲜出炉的QDII基金也出现了千亿资金追逐单只基金的空前盛况,以致于监管部门不得不采取先到先得、末日比例配售、全程比例配售乃至暂停基金发行等措施限制新发基金的规模。老基金的持续申购则相形见拙。在基金投资问题方面,中国人这种明显的喜新厌旧、勇者无惧的行为,让许多国外同行大跌眼睛,百思不得其解。
在国外基金市场,人们很少追捧没有业绩记录的新公司或新产品,新基金成立之初往往规模较小,号称种子基金,随着其投资业绩经过2-3年逐步显现,人们逐渐认同其投资策略和投资团队,基金规模也就逐渐变大,譬如,彼得?林奇管理的富达麦哲伦基金的规模经过10多年(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29%,期间甚至超过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才逐步从几亿美元上升至500亿美元。
其实,从2006、2007年的总体情况来看,老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超过了新发基金。如此看来,频繁认购新发基金,赎回老基金不见得是种成功的投资策略。从收益、风险等几方面综合来看,新基金并无明显优势。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与新基金发行、运作的几个主要环节有关。
产品设计:受制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基金在产品创新上受到较大的制约,这也使得真正创新的好产品并不容易诞生。基金公司在发行新产品时,往往会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局面,这可能导致新的基金产品未必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事实上,大多数基金产品本身是缺乏个性的,在成熟市场也是如此。
管理团队:新发基金为了吸引投资者,通常会配备较强的投资团队,即有过良好历史业绩的基金经理人。但新基金投入运作需要一定的适应和磨合期,即使明星基金经理领衔,新基金也未必能马上延续明星基金经理既往的良好业绩。
投资运作:受制于新基金的契约和投资限制,新基金管理团队是否能很好地把握新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理念、这一新的投资理念能否契合市场发展,需要在实践中才能最好地检验。
事实上,真正判断一只新发基金的净值增长潜力,对多数新基金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即使是专业人士在做出这一判断之时也必须十分谨慎。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能有把握地在事前预测新基金业绩表现的寥寥无几。因此,对多数新基金,实际上在其运作一段时间之前保持观望是最稳妥的选择。对于非专业的投资者来说,最成功的策略应该是选择长期历史业绩优秀的基金长期持有。而且投资者必须记住,好基金永远是少数。
从基金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认为新发基金、拆分基金、复制基金面值仅为1元,不仅较为便宜,一定金额可以多买几份基金份额,而且将来由于基数较低涨得也会快一些。其实,这是一个莫大的误区。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很多投资者混淆了基金和股票的概念。一只股票创天价后很容易先回调,是因为股价上升要考虑上市公司获利能力等情况,股价必然会经常修正;而基金的特点就是分散投资,其购买的是“一篮子”股票,基金经理会不断调整投资组合,精选个股,因此一个选股策略正确、投资组合调整得宜的基金,净值是可以继续上涨的。一般来说,除非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或者抓住了新的投资热点,否则,新发基金在构建股票组合时比现有基金还要被动一些,需要以更高的价格购买优质股票,也就是建仓成本可能较高。由此看来,老基金和新基金谁更便宜还很难说。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我们也能发现表面便宜的基金并不等于风险更低,2007年10月底起股市大幅调整以来,许多年初1元认购或申购基金的投资者同样承受着基金净值下降10-20%的风险,下跌的幅度与与原来购买基金净值的高低并无直接的联系。
其实,所谓净值增长得快也只是一种主观感觉。假设都用1万元买净值分别为1元和2元的A、B两只基金,忽略交易费用,A基金能买10000份,B基金能买5000份。如果一段时间后,两只基金都涨了10%,那么A基金净值为1元×110%×10000份=11000元,B基金净值为:2元×110%×5000份=11000元。可见两只基金最终赚到的钱是一样的,赚钱多少,与基金份额无关,只跟净值增长率有关。
雅虎收藏+
上一篇:基金知识百事问(二十五):基金类型 下一篇:创业机会何处寻? 上海地铁商铺投资良机日益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