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封闭式基金的不断到期,品种日趋减少的封闭式基金成为市场热点品种,而基金通过“封转开”持续经营做法,也成为基金市场的研究重点之一。对封闭式基金的到期以及“封转开”,我们主要持以下观点:
国内的封闭式基金在未到期前的折价率都比较高,而封闭式基金到期后,不论是清算还是转型成开放式基金,都可以在到期后以净值赎回,客观上具有确定的套利预期。
现有到期后的封闭式基金在到期后都选择转型为开放式基金持续运作,原有封闭式基金持有人依然是转型后新的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在考量基金管理团队是否有良好历史业绩的前提下,基金持有人可以通过持续持有,来规避再投资风险;而一些基金公司为了鼓励长期持有,“封转开”时给予持有原封闭式基金一定时间段的持有人以份额激励,这是对长期持有“封转开”类型基金的投资人最直接的奖励。
根据法规,封闭式基金每年应当将当年已实现的收益的90%用于分红,在折价率不变的情况下,投资人获得分红后进行再投资,可以期望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而在接近年尾的当前,封闭式基金今年优良的业绩,更是引发了对大比例分红的收益兑现预期。
封闭式基金作为国内基金业发展的排头兵,绝大部分都发行于国内证券市场起步不久的时期。受市场规模和资金量供应的限制,所管理的资金量相比当前壮大的市场容量,已经背离严重,不论是投资人、基金公司还是托管行,都希望封闭式基金到期后能够转型成为更为灵活的开放式基金,满足投资升级的市场需要。
国内资本市场依托基础经济长期以来的持续上升动能,在不断规范和发展中创造了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而封闭式基金大多经历了十多年的市场洗礼,已经涌现出一些具备良好素质的管理团队,这给转型后的新基金品种带来较好的运营基础,同时也为投资人增加了可选择的品种。
具体说来,可以从“封转开”基金品种的折价率、净值平均回报率方向上分别观察。
从 “封转开”品种转型前后的折价率变化看:
首先,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随着到期日的临近,趋于不断缩小。假如基础证券市场趋于上升,持有人将因折价率的缩小获得超出净值增长额外的回报;而如果基础证券市场趋于下跌,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也相对净值抗跌,持有人的损失则获得了较好的控制,获得了强于净值表现的保障;即使基金净值因基础证券市场的盘整而趋于稳定,封闭式基金持有人随着基金的到期,也能获得确定的套利收益。
其次,实行封转开后,新基金一般都会有相对明确的投资策略,譬如进行行业重点配置、或重点配置特定类别品种,这给投资人的投资偏好提供了更多的品种进行选择。
再次,从投资风格来看,在股票市场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封转开”的新基金仍然偏重于投资股票,这也适应牛市中投资升级的需求。而投资品种也进一步向具长期投资价值的大盘蓝筹股集中,这既利于基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要求,也利于基金规模的持续扩大,客观上对市场轴心的稳定起了推动作用。
从“封转开” 净值平均回报率来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出:
第一,“封转开”后新基金管理的资产净值获得了大幅的提升,直接反映了市场对“封转开”做法的认同、以及对转型后新基金投资价值的预期;转型后新基金所管理的巨额资产也表明基金公司对“封转开”品种在设计、规划和营销上的充分考虑、顺应了投资升级的巨大需求。
第二,从三季报业绩来看,“封转开”品种的净值平均回报率(40.81%)超越同期晨星相关指数的回报率:“晨星中国开放式基金指数”(34.66%)、“晨星中国股票型基金指数”(39.47%)、“晨星中国配置型基金指数”(33.08%)。“封转开”基金管理团队在三季度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而这也符合基金管理团队在经过长期磨合后有能力获得持续收益的预期。
第三,从风险来看,原封闭式基金的总体风险处于中等水平,这与原封闭式基金总体收益处于市场中等水平是相匹配的。而转型后新基金因为运作的时间不足,晨星还未对转型后的风险指标进行评价。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封闭式基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相对确定的收益预期。如果排除即将到期的品种,封闭式基金整体的折价率因到期日未临近而仍然比较高,而封闭式基金分红的法规也保障了持有人在市场向好时持续获得分红收益。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成立的两只创新型基金一直以低折价率交易,甚至出现溢价交易的情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投资人对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的认可。
雅虎收藏+
上一篇:基金知识百事问(十五):基金类型 下一篇:创新封基大成优选首次分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