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百亿元基金被形容成“巨无霸”,而如今,不过一两年工夫,偏股型基金的平均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百亿元的基金扩容到104只,最大的将近500亿元,其“膨胀”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数据显示,最快的一只基金在三季度初不过1.64亿元,三季度中申购量达到130.7亿份,净申购比例高达7969.51%。
作为市场上的专业投资者,基金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应该是市场成熟的体现。但增长过快以至于“大跃进”却也令人担忧。有统计表明,国内基金资产规模从0到1万亿元,花了整整9年时间;但从1万亿元到3万亿元,却仅用了6个多月。
揠苗助长的成语人尽皆知,基金也是如此,规模“大跃进”之后,投研团队的研究能力和投资水准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对投资者来说并非幸事。加之,目前大盘指数震荡走高,投资者的热情持续升温,大量资金借基金入市,膨胀后的基金被迫在高位建仓,且逐渐向大盘蓝筹股集中,将加大投资风险。3季度数据显示,基金“抱团”现象严重,基金持有市值最大的前三大行业的集中度接近持股总市值一半,这其中,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更是高达45%。
这种情况下,选择基金前更需谨慎。那么多大的规模最合适?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认为,规模太大或者太小都有弊端,太大的话通常只能在大盘股中进行配置,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会降低;太小的话,某些个股可能会出现过度配置的现象,业绩波动性加大。
但是大小都是相对的,去年的时候,50亿元上下是适中的规模,放在眼下的市场中看,这个规模就偏小了。
此外,笔者也并不是说“航空母舰”基金就一定不好,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在1990年林奇退休时,规模已经达到140亿美元,其12年的年均投资回报率达到29%。但是,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前提,就是投研团队的研究能力和投资水准,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证。
对投资者来说,尤其需要跟踪的是基金规模的变化,以及对应的业绩的变化。通常来说,“一夜长大”的基金是因为之前进行了拆分或者大比例分红,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基金业绩仍能够稳定在中上的水平,表明基金经理有驾驭大资金的能力;反之,则需留神。
雅虎收藏+
上一篇:基金:优势企业和大市值将是投资方向 下一篇:公募基金追求稳定的价值增长 将慎对股指期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