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应留意基金业界的变化来调整投资策略。
沪指已行驶到5000点以上,市场中关于“泡沫”的警觉声一浪高过一浪,作为市场中的两大主力,公募和私募基金的阵营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基金经理跳槽频繁,基金业绩逐渐拉大,甚至对市场前景的预期也大相径庭。
不少公募和私募基金的持有者都在考虑是持有还是赎回?如果“泡沫”破灭,自己持有的基金有多强预防风险的能力?投资者通过分析公私募基金的微妙博弈,捏准投资底线,理智做出持有或赎回的决策。
私募PK公募中的两大怪圈
作为市场中的两大主力,私募和公募基金在2007年的市场表现中出现了两个“怪圈”。
首先,私募基金的整体业绩远不如公募基金,但就基金经理的收入而言,私募仍远高于公募,这就使得公募基金经理跳槽到私募基金的现象层出不穷。简而言之,就是基金经理“做得差、赚得多”。
目前,国内多数公募基金经理的收入因管理基金规模大小而有所不同,多在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也有一些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年收入超过100万甚至达到几百万。
不过这个在多数人看来已经很不错的待遇,相比私募基金则是小巫见大巫。以一个规模1亿元的私募基金计算,按照最常见的二八分成模式,如果一年的收益率为50%,基金经理可在所获得的5000万中分得20%,即1000万元,远远超过公募基金,而且这还是在基金规模不大、收益率不算高的情况下。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多数已超过100%,尽管如此,就是管理最大规模公募基金并且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其收入也不可能超过1000万元。
“在公募基金,你做得再好,股东只会把你当作一个‘管家’。他也许会一次性奖励你一些钱,但很难让你也成为最终分蛋糕的一分子。相比私募,在公募的赚钱没法比。”不少基金经理都有类似的抱怨。
其次,股指迈上4000点之后,尤其在5000点上方,私募基金多数看空市场,因此频频减仓甚至离场,而公募基金虽然也看到了风险,但多数仍然打着长期看好股市的招牌不断买入。按照常理,应该是私募基金的风格更加灵活、激进,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倒是一直强调“价值投资”、“风险控制”的公募基金冲在市场的最前沿。
由于对这一波行情的失误判断,虽然私募基金去年的整体收益率远远高于公募,但今年的收益率却远不如公募,在这个以成绩论英雄的市场,对于一向以机制灵活、收益率高见长的私募基金无疑是一次败笔。
在如此的环境中,公私募基金的持有人都需要对自己手中的基金重新审视。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雅虎收藏+
上一篇:招行12期新股申购产品上市 每月可赎回流动性强 下一篇:揭密:“杭州第一短线王” 从2万到46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