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资料显示,在2004年底基金持仓最多的10只股票中,中国联通、上海汽车、招商银行、宝钢股份等名列前茅。在多家基金的眼中,这些股票是具有“价值”的蓝筹股,他们声称将“长期持有”。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2005年的第一季度,它们的身价已经由基金经理眼中的“金矿”变成了一堆“石头”:中国联通成为基金减仓量最大的股票,合计减持量达到6.57亿股,减持幅度超过44%。
种种迹象让人怀疑,某些基金投资究竟是“价值投资”,还是类似以前券商的“庄家做股”?
花花轿子人抬人
局内 向记者透露,有一些一直能维持高净值的基金,其中也大有奥妙。一些基金公司为了树立自己所谓的业绩“标杆”,要么通过旗下几只基金一起为某只基金“抬轿子”。
另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可以在“分红”上看出端倪。
基金分红能为投资人带来即得收益,也使投资人能够将收益进行适当再分配,确保较为稳健的收益性。但是,国内一些基金公司为了卖出更多的新基金份额,宣称自己基金的分红次数如何多、收益如何高。
分析市场不难发现,这些“分红”大部分具有“虚胖”嫌疑,或是分红少次数多,或是在发行新基金时对公司旗下的老基金进行分红。这些收益无非是基金持有者本来就该得到的利润,却被冠以各种名号。
在某基金公司总经理看来,基金分红不仅误导投资人以分红次数多少来衡量基金好坏,也使得基金公司为了保持分红需要的现金,在投资中不敢进行较为充足而长期的投资,为保持较高的流动性而牺牲长期的收益,同时也使得投资人不能获取更长时间复利收益,即所谓“利滚利”。举例而言,以10万元资金投资年收益为18%的基金,如果连续投资4年,10万就变成20万;20万继续投资,4年后变成40万,依次类推,10万资金不到20年就窜到150多万。与此相对,如果将18%的收益每年都分红,20年后,10万元只能变成46万。这个差异表明,频繁分红的受害者是基金持有人。作者:张曦元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雅虎收藏+
上一篇:汽车营销竟“傍上”基金 折射出理财误区 下一篇:搞清“英式”或“美式”再买分红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