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可以让相爱的男女走在一起,共同组建家庭;却不能保证他们对金钱和财富态度的一致。当你和伴侣出现金钱问题上的分歧时,该如何去解决?
“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中最常见的家庭经济管理模式,不过在现代家庭里这样的方式似乎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了。
女性的经济地位显著上升,她们不仅能够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收入上也毫不逊色于自己的另一半。而另一方面,“打理家财”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和认可,理财不仅是简单地存钱、花钱,还需要通过特定的投资计划让家庭财务壮大发展,以满足未来的理财目标。
不过正如美国一位婚姻学家所言:“爱情可以让相爱的男女走在一起,共同组建家庭;却不能保证他们对金钱和财富态度的一致。”由于性格、知识结构、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对于如何打理财富、如何进行投资都有着自己的风格与判断,即使对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双方来说,也是如此。于是,在很多家庭中,由于夫妻双方对于理财态度的不一致,而导致的争吵、矛盾、甚至冲突也并不少见。
现实生活里,郑敏杰正是为这样的问题而头痛不已。在别人的眼中,郑敏杰一家的日子过得相当不错。年届三十的他刚刚升为一家外企的技术部经理,比他小一岁的妻子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职员,2岁的女儿活泼可爱。每个月接近2万元的家庭收入,足以保障这个年轻的三口之家享受中等的物质生活,而月均1.2万元的结余也让他们的储蓄账户已经有了近30万元的积累。
“一部分是受家庭的影响,一部分是性格的原因”,郑敏杰说,小时候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因此即使现在收入不菲,他依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在他看来,低风险的投资产品也是保有财富的最佳途径。“除了10万元的资金通过定期定额的方式购买偏股型的基金外,剩余的大部分资金我都选择存在了银行里,虽然利息少一些,但比较稳当。”
但对此妻子却毫不认同。妻子经常嘲笑郑敏杰是“守财奴”,她觉得应该趁年轻,多多享受生活。而保守的理财方式,也让妻子颇有微词,“我们应当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高回报的产品中去,而不是坐收低廉的银行利息。”
事实上,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郑敏杰也逐渐意识到在负利率的环境下,三分之二的资产集中在银行储蓄上,无形之中财富已经受到了通胀的侵蚀。他也觉得,自己的理财方式应该变一变了。但是如何去改变,成为了夫妻两人争论的焦点。
郑敏杰认为,投资一些债券市场基金,收益高一些,风险也不大。可妻子对他的方案嗤之以鼻,妻子觉得更积极的产品——股票型基金或者直接投资于股票,才是让财富快速增值的途径。
或许,郑敏杰和妻子的分歧只不过是众多家庭理财态度不一致的典型代表而已。很多伴侣们都会在对待花钱的态度、投资的风格上出现较大的争议。当这些问题出现时,我们该如何去解决?
确立共同的目标是关键
找到一个双方都共同认可的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很多家庭对于未来的财务目标,并没有形成准确的共识。就拿郑敏杰和妻子为例,偏向保守的郑敏杰希望通过节制消费和低风险的理财来保有财富;妻子则希望享受生活,同时追求高收益的投资回报。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最终希望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认识。
缺乏明确的财务目标,往往是导致伴侣们出现分歧的重要原因。比如夫妻中的一方对消费缺乏节制,简单的指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一旦他们认识到消费的增加所带来的积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某一个目标的实现,例如买房、为子女筹划教育金、自己的养老金积累这些具体的目标时,他们就很容易与另外一半形成共识,自觉地减少消费的支出。
因此我们建议,夫妻两人在遇到理财的分歧时,与其各执一词、各行其道,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地讨论一下不同时期内的财务目标。一种可行的方式是,把夫妻双方希望实现的目标写在纸上,并通过讨论进行筛选,哪些是首要的目标,哪些是次要的目标,哪些是可有可无的目标,从而达到共识。
同时,共同的目标并不是“空中楼阁”那样简单,更重要的一步是,通过一定的预算筹划出实现目标的途径。经过讨论,郑敏杰和妻子达成共识,为2岁的宝宝筹划一笔教育金和共同建立养老账户是他们现在努力的目标。那么,他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大致计算出这两个账户未来需要多大的资金储备,以月作为积累单位的话,每个月大致需要的储蓄额是多少。有了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双方之间由于金钱观不同,引起的互相指责和纷争就会大比例地减少。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工行私人银行成立在即 门槛或为800万-1000万 下一篇:大比例分红拆分 “次新基金”优势开始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