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金价如何变化,定投黄金,逢低买入,可以成为长期投资的一个策略。
买黄金,压箱底,反映了传统黄金投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但在当今的投资格局中,黄金投资的稳定性在趋弱,波动性在增强。
以过去的8月份全球市场为例,深受经济增长不力、债信评级调降等诸多利空因素困扰的美国市场,全月道指跌4.4%,纳指跌6.4%。就在这一个月中,仅一天(8月25日)金价暴跌100多美元,跌幅5%,全球1万亿美元被蒸发,内地黄金期货跌停板;第二天(26日)在港交易的SPDR金(2840.HK)跌幅6.32%,跌去89港元/股,堪称黄金崩盘。黄金投资的稳定性,荡然无存。
这一无预警的崩盘,令人不得不想起史上的黄金噩梦。上世纪70年代,美元告别金本位后,金价也一路上涨。1980年1月21日涨至825美元/盎司,翌日就下挫至690美元/盎司。从此黄金走上了20多年的下跌之路。也就是投资史上黄金变成烂铜的年份。
黄金持续上涨的背后,就是经济增长不力,货币通胀难控。假如经济趋好,通胀可控,黄金的升幅一定有限,甚至涨多转跌。因为黄金不能产生任何收益,其收益的逻辑就是相对应的纸币不断折损购买力。
目前,海外投资界已提出了“建立个人黄金储备”的资产配置,不管金价如何变化,在整个资产的配置中,长期持有一定比例的黄金,应对货币贬值,应对通胀。定投黄金,逢低买入,可以成为长期投资的一个策略。
美元的量化宽松,欧元的债务问题,日元的经济低迷,英镑的日益衰落,全球已没有一个现成的“硬通货”可承担起全球的经济正常运转。人民币从结算货币,走向投资货币,乃至储备货币,在全球的全流通货币中占有与经济比重相适应的比例,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进程。
可以预见,未来的全球流通货币体系,将是一个“脱美元化”的进程。据海外媒体报道,瑞士银行近期对全球80多国的央行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央行认为,以多种通货构成的“货币组合”将在25年内取代美元,成为最重要的准备货币,黄金也将是组合中的一个“货币”。
因为近期外汇市场激烈波动,金价也变得涨跌无序,让央行们逐渐体会到,以一两种主要通货作为外汇储备的核心,将承担“坏账”和大幅“贬值”之忧。在这样的格局中,黄金已成为一个具有“锚”特性的另类货币。
建立个人黄金储备的主旨,不是获取收益,而是对冲纸币贬值和通胀。这方面韩国央行的买金举措值得关注。韩国外储3000多亿美元,位居全球第7名,黄金占比仅0.7%,即使今年6月韩国央行增持了25吨黄金,仍难改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例位居全球40多名的较后位置。与韩国央行同步增持黄金的央行还有泰国、俄罗斯和墨西哥等,这说明一些央行对黄金的看法有了较大转变,将把黄金作为防范纸币贬值、经济动荡的一种工具。
据世界黄金协会WGC统计,截至今年8月,美国持有8133吨黄金,占外汇储备74.2%,全球居首;德国有3401吨黄金,占外汇储备71.4%,名列第二;其后是IMF、意大利和法国,持有黄金2800至2400吨不等,中国目前持有黄金1054吨,名列第六,占外汇储备的1.6%,低于印度的8.7%、俄罗斯的7.7%。
黄金持有多少,占外汇储备比例多少,与经济发展并未有高度的关联性。因此,建立个人黄金储备也因人而异。一般而言,个人黄金储备与全部资产的占比可控在10%。如此,再遇黄金崩盘,再遇黄金变烂铜,也不会全军覆没,万劫不复。
雅虎收藏+
上一篇:汇率一路下跌创新低 欧元会否成为市场“弃儿” 下一篇:长盛泛资源主题基金获批 看好资源股消费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