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及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多数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收益表现不理想。不过最近市场陆续出现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构设计很简单,尽管给出的预期收益相对较低,但也比较容易实现。
产品条件容易满足
统计显示,4月份共25款结构性理财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占全部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的58.14%。除挂钩利率结构性理财产品全部实现了预期收益外,其他各类结构性理财产品都未实现预期收益,其中15款挂钩股票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均未实现预期收益,且只有2款实现了正收益。为此不少投资者对结构性理财产品失去信心,宁愿选择预期收益率较低的稳健收益产品。
不过近日市场陆续出现新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可能性也较大。如渤海银行日前发行了1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其募集的资金,投资于信托公司设立的可展期结构性存款单一资金信托,收益率与人民币3个月期存款利率挂钩,如果在观察日3个月存款利率大于等于1.2%,则理财产品到期,投资者获取的年收益率为2.22%;如果在观察日3个月期存款利率低于1.2%,则理财产品展期3个月。投资者前3个月的预期年收益率不变,但是后3个月的预期年收益率只有1.4%。普益财富研究员分析,未来3个月内人民币3个月存款利率低于1.2%的概率极低,理财产品在3个月后到期。这款产品到期年收益率水平与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接近,不过相比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则较为逊色。
产品结构更清晰
近期,不少外资银行推出了挂钩香港股指的保本型理财产品,在提供保本承诺的前提下,提供了博取高收益率的机会。不过投资者表示,这类产品的结构设计较复杂,设定的条件也比较苛刻,一方面无法判断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有多大,另一方面也看不懂到底是如何实现预期收益的。近期中资银行也加入了挂钩股指理财产品的阵营,产品结构设计较简单,能否实现预期收益,主要看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
如中国银行日前推出的中银进取——人民币港股挂钩产品,预期收益率挂钩5只内地在港上市股票表现,若5只股票在观察期内,每个观察日的收市价均大于或等于其各自的期初价格的65%(即65%×期初价格),则可实现5%的预期收益率,若未满足上述获得投资收益率5%的条件,则最终获得0.36%收益率。业内人士表示,并非5只挂钩股票较期初价格下跌35%的可能性不大,而是该产品结构设计比较简单,投资者对满足条件的可能性,能够比较容易地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更容易决定是否适合自己购买。
雅虎收藏+
上一篇:油价突破60美元刷新六个月高点 继续大涨无动能 下一篇:期限佳又规避风险银行争相配置 3年国债热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