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风波愈演愈烈。无论对国内投资者有相当了解的中资银行,还是一向以财富管理见长的外资银行,都正遭受着广大投资者和媒体的质疑
面对此起彼伏的口诛笔伐,有的银行选择沉默,有的出面解释,有的甚至为没有获得收益的投资者,特别设置短期理财产品以期有所弥补。然而,投资者对市场和对银行的信心都很难恢复。
一些投资专家认为,由于去年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确实有部分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但对于没有获得收益的产品,投资者还应理性看待。
保持理性心态
目前,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的报道非常多。先是浦发、中信、民生、深发展等多家银行先后被卷入“零收益”漩涡。此后,一些银行尚未到期的理财产品,由于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也陆续被曝光。
一位理财专家向记者表示,“部分银行的到期理财产品,若没有取得收益或亏损,经媒体报道已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此后,没有到期的产品因表现不佳,也一个又一个被卷入漩涡之中,难免有炒作之嫌。对投资并不十分了解的普通民众而言,铺天盖地的报道会让大家产生错觉,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并不能帮助人们理财,使理财产品整体形象受损。”
在此次风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QDII产品当属东亚银行于去年下半年发行的“利财通1期”,媒体频繁曝出浮亏近70%的消息,让很多投资者慌了神。此外,渣打银行去年5月推出的一款QDII产品“金猪宝贝”,也由于观察期内收益为负而引来争议。
某外资银行投资总监表示,上述2款QDII产品都未到期,区别在于:前者是不保本的,后者则是到期保本产品。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果所持理财产品目前暂处亏损状态,对浮动性收益产品,可以视自身承受能力以及对市场后期的判断,决定是否立即赎回或继续持有。对于保本产品,目前亏损并不影响投资者最后收回本金,影响的只是最后的收益部分。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去年我国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共计8000万元,仅仅工商银行一家就占了2000万元。而投资于海外市场的产品几乎都亏损,如果仅抓住这点而渲染,对投资者信心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对我国银行业发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目前市场状态并不代表将来的走势,也许有的产品会有起色,投资者因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有所了解,对银行理财产品保持一种理性心态。
可考虑短期产品
“分散投资很重要,今年更是鼓励使用这种策略。”渣打中国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许小荣强调,今年由于全球股市波动非常大,因此策略化预测尤为重要。她表示,每个人的理财需求不同,解决方案也不同。就银行理财产品而言,产品设置、投资领域、投资期限均有区别,但投资者在理财方面的理解有限,别人购买的产品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市场最热销的产品也不应盲目跟风,投资者应和自己的理财顾问保持长期沟通,以此获取有效的理财建议。
由于央行去年连续加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短期化趋势,最常见的为1年、半年、3个月的理财产品,有许多银行还设计出每个月都有赎回的基金型产品,甚至以周来结算的产品。有专家指出,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短期产品的配置比例,从而较紧密地跟随加息的步伐。
花旗中国的一位理财经理表示,在这次理财产品零收益风波中,不少投资者要求银行予以赔偿,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投资者还不是非常成熟。该理财经理建议,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弱的投资者,可在今年减少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的配置,因为长期产品即使已加入加息预期,但国内处于加息通道阶段,到期收益与银行同期存款利息比可能没有优势。
渣打中国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指出,资产配置对国内投资者而言非常重要。就目前来看,国内投资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一般,在市场风险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一些保本型理财产品。保本的产品并不意味着没有收益,只是在设计时牺牲了追求部分收益而降低风险,就算产品到期后有损失,投资者的本金还是能够保证的。
雅虎收藏+
上一篇:债券市场投资机会悄然来临 人民币升值利好债市 下一篇:股市震荡万能险走俏 教你看清万能险并非"万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