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前三季度,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共销售1643只、2836款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近6000亿元人民币。
2007年,由于央行频繁加息,使得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优势渐失,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型产品越来越少,收益可预期的信托贷款型产品逐渐取代了固定收益型产品的功能。 当利率维持在高位或存在下降预期时,购买理财产品则以长期为佳,在较长的剩余期限内可以锁定高利率。
2007年是银行信托理财快速发展的一年,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9月末,全国共有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2007年前三季度,各中、外资商业银行共销售1643只、2836款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总量近6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全年销售总量有望达到1万亿元。
去年:
浮动收益型产品比重大幅涨
去年,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也丰富了很多。以往,投资货币市场的固定收益型产品是主导产品,在所有产品中占比达60%以上,然而2007年,由于央行频繁加息,使得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优势渐失,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型产品越来越少,收益可预期的信托贷款型产品逐渐取代了固定收益型产品的功能。与此同时,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放开,挂钩各种标的和直接或间接投资股市的浮动收益型产品越来越多。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2007年12月,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占比已经由年初的60%以上下降为12月的24.1%左右,与此同时,非保本类的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占比则由年初的8.3%上升为12月份的44.3%,保本类的浮动收益型产品(主要为挂钩型产品)占比则为31.6%左右,变化不大。在非保本类浮动收益型产品中,新股申购型产品的增长尤为突出,如今,商业银行每月都有20~30款的新股申购型产品发行。
新股申购型产品优势最大
从币种上看,整体上去年美元和港元理财产品收益率越来越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则水涨船高。年初时,6个月期美元固定收益型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1%左右,而现在,同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回落到4.8%左右,固定收益类的港元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回落到3.5%左右。与此同时,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则随着央行的频繁加息而水涨船高,以收益可预期的信托贷款类产品为例,建设银行年初时推出的一年期产品收益率为3.45%,而年终时推出的产品收益率为4.59%,目前,有些股份制银行推出的信托贷款类产品收益率高达5%~6%。
从产品类型看,在所有理财产品中,去年人民币新股申购型产品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最为可观,不少近期到期的产品收益率达20%左右,如中信银行新年计划1号,去年12月24日到期时投资者的收益率达21.55%。招商银行第2期产品的收益率也有18.34%。挂钩型产品则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部分挂钩型产品取得了预期的收益率,但也有些产品收益率为零。而直接或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产品,产品收益与股票市场的波动紧密相连。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到网络书签: 天天 和讯 我摘 新浪 Google bolaa POCO 百度 Yahoo QQ书签 饭否 天极网摘
雅虎收藏+
上一篇:08年贷款利率短期见顶 固定利率房贷未必划算 下一篇:券商集合理财07年表现不俗 08年更具上升潜力
|